特斯拉Q1财报背后的真相:机器人、自动驾驶和马斯克的多重宇宙

你有没有发现,马斯克每次开财报会时,不管数字好不好,总能把话题转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未来蓝图?不是因为他会演戏,而是他讲的东西,真的有点料。

这次 2025 年第一季的财报会也是一样,虽然 Model Y 的交付掉了、比特币亏了、品牌形象遭遇挑战、关税政策也持续施压,但马斯克还是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他的「科技圣城」——自动驾驶、机器人,还有让传统车厂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的极致制造方式。

但冷静一下,我们该认真拆解:特斯拉现在真的安好?他口中的「最有价值公司」梦有机会实现吗?投资人到底该冲、该等,还是转身离开?我们继续看。

一、短期挑战:数据难看,但背后不全是坏消息

2025年Q1财报出来后,特斯拉的数据几乎是灾难级的。不仅毛利率跌了,每股收益也远低于分析师预期。但你以为股价会崩?错,盘后一度飙升5%。这不是散户的错觉,而是华尔街对Robotaxi和FSD的下注。而这一次,马斯克说:我们玩真的了。

Q1 Model Y 交付量下降,原因并不复杂:特斯拉几乎同时更新了全球所有工厂的生产线。这种操作在车界几乎没人敢做——把一台全球最畅销车同时升级到新版,当然短期产能就会受影响。。。。 继续阅读

比起听明牌,猴子闭眼选股还赢得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刚接触投资的时候,打开财经节目,分析师一边画线一边念着“黄金交叉”、“头肩顶”。顺带还推荐几只“马上要起飞”的股票。你当时是不是觉得,哇,这就是专业人士的世界,好像跟上了他们的脚步,就能离财富自由更近一点?

可几年过去,你账户的绩效却告诉你:这些“神奇的选股公式”和“技术图形”可能不值一提。那到底为什么我们会对股票推荐和图表分析这么着迷?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到底通不通?

股票推荐:比不上随便抽卡

很多人把“选股推荐”看作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仿佛哪个大V、大师、财经KOL推荐了哪支股,那只股就一定能涨。但如果我们把选股推荐放进概率模型里去看,结果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简单但震撼的模拟实验:假设你找250个“大师”来各推荐5只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三年后平均绩效统计发现——居然90%的组合赚钱,80%能打败市场平均水平。重点是,这些组合是“随机选的”。

换句话说,就算你是只猴子随便抽股票,放着不动,三年后你跑赢多数基金经理的机会仍然很高。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结果。那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别人的推荐?是我们懒?还是我们根本没搞清楚怎么评估一个选股建议的好坏?。。。 继续阅读

华尔街三杀解剖:当你还在看K线,人家已经在跑路了

Digital money movement chart with crypto falling in price down to zero due to panic sell off by investors and traders reacting to negative news, red candlestick graph showing bear stock market crash

2025年4月初,华尔街遭遇了一场罕见的“三杀”——股市、债市、汇市同步暴跌。标普500指数一周内下跌6%,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2%,美元指数(DXY)骤降3%。尽管CPI数据温和,科技股未现重大利空,美债和美元长期被视为避险资产,这场风暴却让投资者措手不及。就像你在超市买牛奶,排队时却发现钱包丢了,混乱接踵而至。

要理解这场金融“风暴”,不能只盯着K线图。我们需要拉远镜头,剖析驱动市场的深层机制。本文将拆解这次“三杀”的结构性原因,揭示新闻里很少提及的交易逻辑,帮助你在下一次危机前提前布局。

第一层:美债基差交易,从稳定器到破坏者

基差交易(basis trade)是一种利用现货国债与期货价格微小差异的套利策略。简单来说,交易者同时做多一边、做空另一边,赚取差价。例如,2024年底,基差交易的年化收益率约为0.2%-0.5%。通过20倍以上杠杆,微薄利润也能放大。正常情况下,这类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稳定价格,皆大欢喜。。。。 继续阅读

从追剧到追市值:Netflix的万亿计划不只是嘴炮

不是要买下迪士尼,也不是再拍一部什么《鱿鱼游戏》的续集。他们是真的想把自己变成科技巨头——目标是:2030年冲击一兆美金的市值。

看到这个数字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又有人喝多了?但看完Netflix接下来几年打算做的事,我觉得它至少比币圈那些空投计划靠谱得多。

Netflix的真正对手已经不是串流平台

很多人还在看Netflix跟Disney+或HBO Max的恩怨情仇,但实际上Netflix早就不跟这些人玩了。他们现在对标的,不是内容公司,而是苹果、亚马逊、甚至Nvidia这种万亿美金俱乐部的常驻玩家

要玩进这个等级,Netflix要做的绝对不只是多拍几部美剧。他们的计划包含两个关键数字:

  1. 用户从目前的3亿,涨到4.1亿
  2. 年营收从390亿美金,翻倍到780亿

这不只是成长,这是变身,甚至是再造一个Netflix。

增长发动机1:国际市场的全力出击

Netflix很早就意识到:美国市场差不多饱和了,增长要靠出海。他们去年把。。。 继续阅读

别急着抄底!特朗普关税开砍,SPY会不会跌成卫生纸?

US and Chinese merchant ships shooting cardboard boxes with USA and China flags from containers.USA China economic trade war market conflict concept.3d illustration

说真的,2025年这个股市,看起来比马斯克的火箭还飘。你以为2020的疫情股灾已经够疯狂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剧本: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开局就是一个贸易战2.0,而且这次是把“关税”当成了终极武器,一刀砍下去连自己人都吓一跳。

先说重点,S&P 500(追踪的ETF就是SPY)从4月2日开始到今天4月10日,已经跌了超过12%。以指数大概在5,700点的高点来说,直接跌到5,016点,堪称史诗级开局。这种跌法不是技术性回调,是直接跳进熊市的起跑点。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

贸易战升级:打人也会反伤

这波崩盘主因很简单——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开出104%的”对等”关税,翻译一下就是”你卖我东西我就收你双倍价钱”。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手一个34%的反制关税,还放话准备全面反击。

这种你来我往当然不只是政治秀,它实打实打击的是企业供应链、出口商利润,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项来自耶鲁预算实验室的研究指出,这种政策可能让美国家庭一年多花3,800美元(差不多是一台iPhone。。。 继续阅读

特斯拉跌成狗、全球股市鬼打墙:你该跑还是买?

市场崩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两种经典人物。一种是满脸忧愁、准备割肉跑路的,另一种则是眉飞色舞、随时准备抄底的。前者被恐惧驱使,后者则深谙危机带来的转机。过去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再次经历了一轮集体大暴跌,特斯拉(Tesla)更是跌破250美元心理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下跌又是否暗藏了机会呢?让我们不妨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拆解一下这场“全球市场惊魂记”。

贸易战争升级,市场为何这么慌?

这次市场下跌的导火索,说到底还是熟悉的配方——美国和全球各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但这次情况明显比以前要“劲爆”得多。

简单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关税战,不仅对欧洲出口的商品下狠手,还让中国感到切肤之痛。中国这次也没闲着,除了关税回击之外,还开始限制稀土出口。这种做法堪称经济上的“自杀式攻击”,要知道稀土可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材料,就好比游戏里的稀有装备,突然一下子就不给你刷了,厂商和投资人当然惊慌失措。。。。 继续阅读

特朗普重启贸易大战,美股吓到腿软?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有时候,股票市场就像一个情绪化的前女友,总能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你惊喜或惊吓。这不,就在昨天,我们的老朋友特朗普一声令下,新一轮贸易大战正式开打,美股直接被吓得瑟瑟发抖。虽然这种“关税大戏”过去几年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但这次特朗普祭出的狠招,规模和范围之大,愣是让市场直呼“玩不起”。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怎么玩?

要搞懂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简单来说就两个字:“够狠”。美国将对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所谓的“对等关税”。啥叫对等关税?通俗点讲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至少还你半拳,不完全对等,但绝对让你疼得哇哇叫。

这次特朗普定了个基本盘: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础关税,相当于餐厅的最低消费,连那些特朗普嘴里的“友好国家”也逃不过他的“收割”。更狠的是,他还对特定国家加码,比如对中国的关税直接飙到54%!这意味着特朗普对北京的贸易摩擦,已经从街头斗殴升级成了铁笼大战,火药味十足。

股市瞬间吓到腿软

。。。 继续阅读

QT直接变QE,美联储这波操作,到底谁被坑了?

每当鲍威尔(Jay Powell)站上讲台,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都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能决定财富命运的关键细节。这一次,他直言2025年的通胀可能停滞不前,但更让人意外的是,美联储却同时悄悄放宽了货币政策。这背后的真实逻辑,难道仅仅是经济增长放缓这么简单?

通胀没进展,竟然还敢降息?

美联储最新的经济预测戳破了之前的乐观幻想:2025年通胀目标从原本预期的2.5%提高到2.8%。别小看这0.3%的差距,对央行来说,足够折腾死一群经济学家。

面对通胀控制不力,鲍威尔却淡定地表示降息计划不变。理由是经济增速也同样在放缓,两相抵消。这种逻辑就像一个刚健完身的人,认为多跑了几步就有资格吃大餐一样。虽合理,但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过去美联储信誓旦旦地说要严控通胀,现在又若无其事地把通胀再度称为“暂时性”的问题,难怪市场有点恍惚,觉得美联储是不是在表演喜剧。

QT的掩饰与QE的回归

2025年初,美联储还信誓旦旦,每月坚持250亿美元的量化紧缩(QT),企图逐步戳破市场泡沫。然而现在,他们悄悄把QT降到每月50亿美元。这50亿对美联储来说,几乎就是撒在地上的零钱,毫无意义。。。。 继续阅读

AI芯片市场的幕后大佬:博通凭什么让股价飙升?

博通 (Broadcom, AVGO) 是半导体界的「幕后推手」,虽然它不像英伟达那样家喻户晓,但几乎所有高端科技设备的背后都有它的技术支持。不管是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还是AI服务器的关键组件,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过去几年,科技股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牛熊转换,英伟达 NVIDIA和AMD这些明星股赚足了眼球,但现在,博通的机会来了。

博通的独特优势:半导体+软件的双引擎

很多人提到博通,会直接把它归类为「半导体公司」,但这只是它的一部分。博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有强大的半导体业务,还拥有一个正在飞速增长的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而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

目前,博通的半导体业务每季度大约贡献80亿美元的收入,而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贡献67亿美元。而且,这两个领域的增长趋势都十分强劲。特别是AI相关的业务,上一季度增长了77%,达到了41亿美元。换句话说,AI爆发性的增长正在推动博通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2 纳米

。。。 继续阅读

市场崩盘=发财机会?加密货币暴跌后的投资逻辑

币圈最近的行情,够刺激吧?从年初的风光无限到近几周的断崖式下跌,市场情绪大起大落。去年12月比特币突破历史高点,投资者纷纷看涨,然而短短几个月,总市值已经回撤30%。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波动,而是一次深度调整,考验着所有投资者的耐心和信心。

市场跌成这样,我们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聊聊币圈的机会,以及Coinbase(COIN)的投资逻辑。

过去几周,市场发生了什么?

这次的暴跌,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加密市场从来就不是给胆小鬼玩的。1月份大家还在谈论比特币会不会直接冲10万美元,结果一个回头杀,让总市值蒸发30%。短短一周,市场跌了20%,让无数杠杆玩家爆仓出局。

但这正是加密市场的典型节奏。回顾历史,每次牛市的中期调整都伴随着市场的恐慌情绪。回想2017年,比特币在1万美元附近震荡许久,市场一度以为它要回到3000美元,结果呢?后面直接拉到6万美元。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往往押着相似的韵脚。

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