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震撼了不少相信“躺着赚钱”理论的投资人: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清仓了他手上的S&P 500指数基金。这对于长期奉他为投资界圣经的朋友们来说,等同于“信仰支柱突然动摇”。到底发生什么事,让这位长期宣扬指数化投资的大前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全身而退?这篇文章就来好好拆解一下,也顺便讨论一下,指数基金是不是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刻。
过去几十年下来,S&P 500的年均报酬率超过10%,把什么房地产、债券、定存、黄金全部都打趴。这也难怪有一大堆人把它奉为“懒人理财圣品”。但问题是:现在的市场,还是一样的市场吗?
这次卖掉的是 SPDR S&P 500 ETF(SPY)和 Vanguard S&P 500 ETF(VO),总值约 4500 万美元。听起来不少,但只占整个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 0.01%。换句话说,就是把零钱包里的零钱掏出来买杯咖啡,跟把整套房子卖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标题虽然惊悚,实情却是轻描淡写的小动作。但这依然透露出一个信号:连一向信仰指数投资的伯克希尔内部,都开始质疑这个策略了。
更有趣的是,S&P 500 看似包含 500 家公司,但将近 40% 的权重集中在前十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Nvidia、亚马逊、Meta 等。如果你以为自己分散投资,其实只是重押那几只巨头,其他是陪跑的背景板。
这种“假分散、真集中”的结构,在市场下跌时特别危险。风险不但没分散,还集中火力在那些估值高到天花板的公司。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全盘皆输。
他警告说,当资金只是盲目跟着模型走、忽略基本面分析时,市场价格就会严重失真。一旦资金反转,泡沫可能爆炸,而且越晚爆,杀伤力越大。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年他被当疯子,最后却是他笑到最后。
你以为自己买的是一篮子鸡蛋,结果那篮子里 80% 的重量都集中在 10 颗“超级高价蛋”上。一旦这些公司出问题,整个组合都会翻船。对那些不懂分析、只会定投的人来说,这风险真心不小。
这种情况下,要么降低预期、慢慢熬;要么动动脑,学会分析个股、寻找低估机会。也可以考虑全球型或价值型 ETF,来对冲成长股泡沫的风险。
如果你还抱着“买了就发财”的幻想,未来恐怕会被现实撞醒。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市场结构在改变,并愿意适时调整策略,这波风险或许还能转化为机会。
投资不是信仰,而是实用。别被口号牵着走,是时候认真检查你的资产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