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价的狂飙,能不能“冲到月球”?

今年的特斯拉,简直像打了鸡血。从 AI 的大旗到马斯克的口水战,再到经济数据的左右摇摆,这只股票今年的戏比好莱坞电影还多。而这篇文章就来拆解一下特斯拉年末和明年的机会点,以及哪些地方值得你注意。

股价狂飙的底气在哪里?

1. 税损结转的“消失”

今年特斯拉股价刷上2022年4月以来的新高,谁还有亏损?对吧,没亏损就不用卖股票去做税损结转。回头看看2022年,那时候满地股民都在清仓,原因就是全年亏得一塌糊涂。但今年的故事完全不一样了,没有税损结转卖压,这也让特斯拉成了年底上涨行情的完美候选。

2. AI 和 Robotaxi 的潜力

说到 AI,大家可能立马想到 NVIDIA,但真正有“硬菜”的,还是特斯拉。Robotaxi 这个东西可不是 PPT,这家公司明年计划在德州、加州上线,甚至可能扩展到佛州和亚利桑那州。别小看这些州,稍微放开一点监管,资本市场就开始疯狂给估值加码。而且,自动驾驶领域目前的赢家是谁?没错,还是特斯拉。。。。 继续阅读

为什么交易高手都睡得着?秘诀就在这里!

Man reads investing for beginners book at home.

在交易市场中,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大家都会面临一个终极问题:我要用什么策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像走进一间密室,充满了陷阱和误区。很多人沉迷于寻找“圣杯”策略,梦想找到一个永远赚钱的方法,但现实是,适合别人的策略不一定适合你,甚至可能把你送上爆仓的快车道。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交易理念,从心态管理到执行纪律,再到如何避开新手的经典误区。

最佳策略:适合自己才是硬道理

很多人一开始做交易,总想照搬别人的“必胜秘笈”。比如看了某大神的课程,发现他年收益 100%,于是幻想自己也能复制同样的结果。兄弟,冷静点。大神的策略或许建立在他特有的资金规模、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之上,而这些不一定与你匹配。

适合自己的策略,关键是能让你睡得安稳。比如,你是一个讨厌风险的人,却试图全仓追逐高波动的小票,这注定是一场灾难。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才是长久生存的核心。

案例分析

前阵子有个朋友,他跟着网上一个短线高手,天天追涨杀跌,结果一周就亏了两个月工资。他后来调整为只买大盘。。。 继续阅读

FIRE的4%规则:退休金该怎么用?

Should I retire early? Question handwritten on a napkin. Retirement planning concept.

FIRE 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独立,提前退休)的缩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财理念,核心目标是通过积累足够的财富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尽早退出传统的职业生涯,过上更自由的生活。

1994年,在南加州,有个名叫本根Bill Bengen的大叔,为退休理财领域贡献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4%规则”。简单来说,就是你退休时可以安全提取投资组合的4%,每年再根据通胀调整。这套逻辑听起来挺完美,但别高兴太早,投资市场哪有那么简单。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规则,背后的数学逻辑、争议声音,以及你到底能不能靠它养老。

4%规则的起源:数学家的执念

本根是一位MIT的航天专业高材生,后来转行干起了财务规划师。他发现很多人在退休规划时,都以为投资年化回报7%-9%,每年提取7%都没问题。但实际市场不听话啊,他开始研究市场历史数据,试图找出最差的30年时间段。在他算过1926年以来的每个30年窗口后,他发现了一件残酷的事:1966年退休的人最惨,接下来的16年全是熊市+高通胀。如果按照当时主流建议,这些人的钱根本撑不住。于是,他得出了“4.15%”这个神奇数字,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4%规则。。。。 继续阅读

全城疯抢!2300套售光后还能选啥?

最近听朋友的房产投资,所以好奇下,挖看看新加坡本地的公寓市场如何。看到这个月六个新公寓项目一口气推出,搞得全城热闹得像房产界的双11。最夸张的是,3500多套单位,2300套第一天就卖光,接近三分之二!一个盘直接清盘,其他几个也剩不下多少了。到底是房价太吸引人,还是买家们太心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次的热销背后有哪些门道,看看这些新盘到底值不值得下手,以及未来楼市还会不会继续这样“嗨”。

热销背后的真相:买家疯了,还是市场太诱人?

首先,宏观环境对买房确实很友好。美联储刚开始降息,贷款利率下来了,房贷成本没那么痛了。再加上2024年通胀率只有2.5%,相比过去几年大家钱包没那么紧张了。过去房价一路飙升,2023年涨了快4%,但今年前三季度只涨了1.6%。到了第三季度,房价甚至小跌了0.7%,这是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回调,买家感觉有机会了。

不过还有个原因,就是过去十个月没啥大项目推出,买房需求被压着没地方释放。这次一口气推了六个盘,像开了个大水龙头,买家直接冲进来抢了。你问“是不是大家都被低利率迷惑了”,我觉得与其说是迷惑,不如说是抓住机会。楼市虽然降温,但未来利率再怎么低,地段好的项目还是稀缺的,先下手的永远是赢家。。。。 继续阅读

开店前必看:眼镜行业的秘密,90%的人都搞错了

过去大家总说开眼镜店稳赚不赔,但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有个朋友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他想开一家眼镜店,因为听说“眼镜行业暴利啊”。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如果真有那么简单,Focus Point这种已经上市的公司会让你赚得比它多?这行业水深得很,别光看表面光鲜。

眼镜店的暴利传说

从数据上看,眼镜店的确有点赚头。Focus Point在马来西亚有大约190间店面。去年卖了2.6亿马币,这平均马币1.3mil/店。税前利润还蹦到接近4千万,看着确实让人心动。但仔细翻翻它的财报,问题就来了:这点利润是怎么来的?大头在眼镜业务,可F&B、加盟管理这些副业也没闲着,尤其是它旗下的Komugi面包店,竟然还贡献了200多万的利润。说眼镜店暴利,怕不是要靠卖面包来加成吧?

重点是,这行业的现金流问题让人头疼。Focus Point的账期达75天,也就是说钱到手得等两个月半。这中间的风险你懂的,万一债收不回来,那利润表上看似风光的数字,也不过是镜花水月。。。。 继续阅读

鹰派大佬接棒财政部 投资人该如何押注?

最近市场又热闹了。美国总统提名了一位新任财政部长——史考特·贝森特Scott K. H. Bessent,市场用一场“美债大反弹”回应了这则消息。美债收益率下滑,美元应声下跌。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位新财长究竟是谁,竟然有本事让市场这么激动?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贝森特的鹰派主张,以及它可能对未来经济、股市产生的深远影响。

贝森特是谁?市场为啥买账?

史考特·贝森特,名副其实的华尔街大佬。他是对冲基金公司Key Square Capital的创始人,还曾担任过索罗斯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对金融圈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当年还跟索罗斯一起干过放空英镑的大事儿。这种背景让他被川普称为“华尔街最聪明的人之一”。但聪明人进了政治圈,聪明能不能转化成市场红利,这才是关键。

贝森特的鹰派主张是他的招牌。简单点说,他不喜欢政府大手大脚花钱,也不想美国的债务规模继续飙升。这就像管一个月光族小孩儿,强制让他记账、存钱,虽然孩子不爽,但对整个家庭财务健康是好事。市场显然也觉得贝森特能管住川普政府的钱袋子,这才有了美债收益率的暴跌。。。。 继续阅读

美国消费者的隐形杀手:关税真的保护了谁?

说到关税,你可能觉得这东西离日常生活很远,但实际上一张洗衣机发票、一台进口车的价格,甚至你最爱的炸鸡套餐背后,都可能藏着这项“迷之政策”的黑手。特朗普在任期内搞出了一堆“美国优先”的关税政策,现在还嚷着要给中国商品加上60%的大帽子。不仅经济学家咬牙切齿,连很多企业都在背后捏冷汗。为什么关税会引起这么多争议?它真能保护本地产业,还是只是表面光鲜,实则苦果自吞?

关税的双刃剑:谁在受益,谁在买单?

保护主义的经典套路:谁说鸡不重要?

60年前的鸡肉战争告诉我们,关税的套路其实很简单:保护本地,打击外来。二战后德国吃上了美国鸡,欧洲农民不乐意了,直接加价到吓退美国出口商。这倒霉催的操作让美国回敬了一记狠招,对德国卡车征收25%的高额关税。

结果呢?德国卡车销量腰斩,美国消费者却失去了更多选择,而德国人照样吃贵鸡。经济学家总结得好,关税表面上看保护了产业,实则是一场所有人都受伤的游戏。

特朗普的“洗衣机实验”:保护还是坑人?

。。。 继续阅读

普通人的钱如何成就了黑石的垄断传奇

你知道黑石集团的名字,但你不一定知道它的真面目。一个掌控10.6万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反派组织吧?问题是,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世界。这个巨无霸的存在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买衣服、加油,还是付房贷。最关键的是,他们用“被动投资”的名义,把自己包装成无害的旁观者,实际上却在用投票权改变世界。这些权力的游戏如何玩转,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什么是黑石?你的钱都去哪了

黑石的玩法简单又复杂,说白了就是“代客理财”。你交给它钱,它帮你买股票基金,然后收你管理费。听起来没啥问题,关键在于,它并不是在用自己的钱,而是在用全世界普通人的钱。退休基金、保险金、学费基金,全都流进了它的口袋里。

重点来了,这些钱本来是属于普通人的,可是黑石却用它们买下公司股份,获得了巨大的投票权。这个投票权怎么用?黑石几乎从不跟公司管理层唱反调,反而投票支持他们。毕竟,让CEO们开心,他们也能收更多的管理费。说白了,黑石不是为了帮你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赚更多钱。。。。 继续阅读

私人监狱股价狂飙,你还不知道的资本游戏规则

最近听到一个现象,私人监狱的股价竟然飞起来了。什么GEO Group(GEO)啊、CoreCivic (CXW)啊,涨得比那些AI概念股还猛。仔细一查,居然跟川普的政策又挂上钩。别误会,这不是川普亲自带货,而是他喊了一句“驱逐出境”的政策口号,市场立马闻风起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背后的商业逻辑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私人监狱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它们的未来到底靠不靠谱。

私人监狱的赚钱秘密

靠拘留移民打主力

GEO Group和CoreCivic的主要业务是帮美国政府“管人”,尤其是非法移民。这两家公司提供的拘留设施,从安全管理到职业培训,再到餐饮服务,几乎包揽了一切。最狠的是,ICE(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是他们的大金主,贡献了约30%的收入。换句话说,ICE的“驱逐大业”干得越起劲,私人监狱的荷包就越鼓。

技术监控成新宠

除了传统的监狱服务,这些公司还搞起了高科技。GEO Group通过旗下的BI公司,提供各种电子监控设备,比如GPS追踪、酒精检测器等。参与移民替代拘留计划的人数多达18万,这就像一个“移动监狱”,抓不到人就把人锁在信号里。看起来很未来,但背后是浓浓的生意经。。。。 继续阅读

不再All In,定期定额才是散户赚钱的终极法宝

Hand putting coins on stack on table,Saving money concept or Business Growth concept

很多人把“投资”这个词说得玄之又玄,什么“财务自由之路”“风口上的猪”“击鼓传花”,搞得投资像是一场高门槛的冒险。其实啊,如果我们能踏踏实实,把投资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不追求短期暴富,结果可能会比那些整天想着暴涨暴跌的散户更稳定。

投资就像跑马拉松,不是冲刺。你要的是每一步跑得稳而不是瞬间飙升,人生才不会被市场的波动牵着鼻子走。

投资不是“心跳加速器”:长期心态才是王道

说到投资,特别是比特币这种一天翻个几十趴的东西,很多人容易心急。这里有个典型例子,大家应该对亚马逊不陌生吧?当年亚马逊可是经历过股票暴跌96%的“灾难”,一度差点被人当成笑话。但人家创始人贝佐斯就像条硬汉,愣是熬过来了。今天,亚马逊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公司。你能想象吗?如果他当初扛不住,随便砍了股卖了退出,估计今天他就是个失败的案例了。所以说啊,投资人和成功的企业家有个共同点,就是能稳住心态。市场跌个70% 80%,他们依然不慌不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