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预警:298,000人或死,这不是电影情节

日本政府最近又把南海海槽地震的警报拉到新高点,一开口就是「298,000人可能会死」这种数字,听起来像是灾难片剧本,但这次是真有科学数据撑腰的。那这对我们投资人或企业来说有什么启发?别急,继续看下去。

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不只是日本的事。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牵一发动全身。万一这个级别的灾难真的发生,从供应链断裂、制造中断到保险市场震荡,都会引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尤其如果你投的是全球 ETF、科技股或半导体,这新闻你不能跳过。

关键点

  • 这场可能的地震预计会发生在未来30年内,概率高达80%。
  • 地震震中在南海海槽,靠近日本南部沿岸,规模可能达9.0级。
  • 在最糟情境下,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9.8万,经济损失达270万亿日元(约2.43兆新币)。
  • 影响范围波及10个都道府县,149个市町村,东京也在其中。
  • 预估会有超过20米高的海啸袭击东京和其他7个都道府县。
  • 比起2012年的旧预测(死亡32.3万人、损失237.2万亿日元),虽然死亡人数略减,但经济损失更严重。

换个角度看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发出类似预警。2024年8月才刚发生一场7.1级地震,震央在宫崎东南方 30 公里,虽无重大损害,但就像地震前的猫突然安静下来,气象厅和学界都已经感到不安。千岛海沟那边的压力也还没释放,北边也可能出事。对长期布局亚洲市场的人来说,这不是单点风险,而是板块风险。

言外之意

大家在讲 ESG、气候变迁,但地震其实也是一部分风险管理。有些人买的是制造业 ETF,看似分散,其实集中在日本、台湾这些高地震风险区。真要避险,不如回头看看有没有配置地理分布更平均的产品。不要等“断链”两个字上热搜才来补课。

下一步

企业该问:我们对供应链的地理集中度掌握多少?有没有预案?投资人则该问:我们的资产组合里,有多少暴露在高风险区?有没有保险类或防灾科技股能提供反向保护?要不要趁现在布局那些提供预警系统、耐震建材的公司?这些都不该等灾难发生才来想。

结语

不是每个危机都能等到发生才应对。日本这次的预警虽然听起来像狼来了,但从前几次的历史看,狼真的来过。投资的本质,是为不可预测做准备,别浪费了这个免费的预告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