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比亚迪联手Grab,东南亚电动车大战打响!

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又出大招,这次直接牵手东南亚叫车平台Grab,豪气推出5万辆电动车。Grab在东南亚拥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覆盖数百万用户和司机。这波操作,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更是瞄准了东南亚这块新能源大蛋糕。到底这场跨国联姻能擦出什么火花?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值得关注?

东南亚一直是新能源车的潜力市场,但受限于基建和成本问题,电动车普及速度不算快。比亚迪和Grab的合作,直接降低了司机入手电动车的门槛。5万辆车的规模意味着东南亚出行行业可能迎来一场彻底的电气化转型,影响的不只是司机,更是整个城市的交通面貌。

关键看点

  • 车型多样化:这次合作车型包括腾势D9、ATTO 3(元PLUS)、海豹、比亚迪M6,覆盖高端到入门级市场。
  • 租赁+融资双轨模式:司机可以通过Grab车队合作伙伴租赁电动车,或利用Grab汽车所有权计划获得融资支持。
  • 环保出行选项上线:新加坡、泰国的Grab用户可选择“环保旅游”模式,优先使用新能源车,且不额外收费。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台积电4纳米芯片落地美国:这次真的不一样

美国终于迎来了自家生产的4纳米芯片,还是出自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之手。这不是小事,毕竟台积电一直是全球高端芯片的代名词。如今在亚利桑那州开工,背后可不只是晶圆片那么简单,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新洗牌的信号。过去美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长期依赖亚洲,特别是台积电和三星,这次是想扭转局势。

为什么值得关注

美国政府砸下66亿美元补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正式开始生产4纳米芯片。这个动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重建的关键一环。过去美国在高端逻辑芯片领域几乎是0产能,如今终于翻开了新篇章,试图减少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点

  •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座厂房已启动4纳米芯片生产,预计2025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
  • 未来还将引入2纳米制程技术,预计2028年上线,顺便把最先进的A16技术也搬到美国。A16技术在功耗与性能方面大幅提升,主要用于高端智能设备与数据中心。
  • 美国商务部还给了最多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直接让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暴涨到650亿美元。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NVIDIA要抢Intel饭碗?N1x芯片杀进笔电市场!

在CES 2025上,NVIDIA不仅展示了Project DIGITS迷你电脑,更有传闻称他们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N1x SoC芯片,准备打入笔记本市场。据悉,这款芯片可能采用先进的Blackwell架构,具备强大的AI算力和能效表现。这对NVIDIA来说,可不只是换个产品线这么简单,而是可能重塑整个平台格局。

为什么值得关注

NVIDIA一直是GPU霸主,但消费级笔电市场,他们几乎没涉足过。过去,NVIDIA曾尝试通过Tegra系列进军移动设备市场,虽然在任天堂Switch等设备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笔电领域因市场竞争激烈和生态布局不足未能突破。现在,NVIDIA有意推出N1x SoC,可能直接挑战Intel和AMD在笔电市场的地位。这不仅是产品线的拓展,更可能引发硬件生态的大洗牌。

关键动态

  • 联想曾短暂发布与N1x相关的招聘信息,涉及样品测试与硬件开发,虽已下架,但透露了合作端倪。
  • 爆料显示,联想2025款Yoga
。。。 继续阅读

丰田承认氢能汽车失败:十年折腾,换来一场空?

丰田,这个全球汽车巨头,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氢能乘用车在市场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别误会,不是我说的,是丰田自己的首席技术官中山弘树坦言的。回顾2014年,丰田的Mirai氢燃料电池车问世时,他们可是信心满满地宣称要引领行业变革。结果呢?十年过去了,只卖出区区27,500辆。要知道,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卖个几万辆车跟小作坊似的,实在说不过去。

氢能梦碎,电动车崛起

氢能车失败并不是偶然。首先,氢气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得离谱。就算是所谓的”绿色氢”,生产成本也至少是电动车直接用电的三到五倍。想象一下,一辆丰田与Kenworth合作推出的T680氢能卡车,光是加满氢气就要花掉765美元;而特斯拉Semi充满电只需110美元。一个字:贵!而这高昂的成本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市场接受度。而且,这还不算氢气储存和运输的额外风险,毕竟10,000 PSI的高压氢罐,想想都后背发凉。。。。 继续阅读

英伟达未来不香了?汇丰调降目标价,内幕曝光!

最近,汇丰银行(HSBC)对英伟达的未来表现泼了点冷水。不是说英伟达不好,而是因为拜登政府加紧了AI芯片出口限制,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数据中心客户采购需求减弱,导致英伟达的成长可能不会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疯狂。想想看,前几年AI一波爆发,英伟达的GPU简直供不应求。但现在,情况有点变了。

英伟达的成长神话会放缓?

汇丰的分析师Frank Lee给出的新预测是,英伟达2025年在数据中心GPU的收入大约是2360亿美元,比之前预期的2530亿美元低了一些。怎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拜登政府突然加紧了AI芯片的出口限制,这让英伟达的全球市场变小了不少。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影响有多大?HSBC本来估计英伟达能卖出41,500台AI服务器机架,现在下修到35,000台。最惨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只卖20,000到25,000台。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即便是这样,英伟达的每股收益(EPS)也还是比市场平均预期高出8%到14%。。。。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闲鱼崩了?“仅退款”让卖家血本无归,平台还想收钱?

最近,闲鱼上的“仅退款”操作闹得不可开交,卖家们纷纷吐槽:钱没了,货也没了,平台还像个看热闹的旁观者。更扎心的是,闲鱼还开始收高额服务费。事情到底多严重?我们来聊聊。

为什么你得关心这事?

这不仅是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矛盾,更是对平台生态健康度的重大考验。如果平台规则长期偏向买家,卖家信心受挫,二手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势必下滑。据统计,中国二手电商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平台若处理不当,影响深远。

事情发展到啥地步了?

  • 卖家抱怨:买家申请退款,闲鱼直接判定“仅退款”,连退货都不用。
  • 投诉激增:黑猫投诉上,涉及闲鱼“仅退款”的投诉超过5000件。
  • 高额服务费:2024年9月起,闲鱼对每单收取0.6%的服务费,最高60元。
  • 卖家出走:不少卖家开始转战收费更低的平台。

换个角度看问题

拼多多、淘宝、抖音电商早已意识到“仅退款”带来的问题,并迅速优化了售后政策。例如,拼多多允许卖家在36小时内驳回退款申请,淘宝提升了优质店铺的售后自主权。相比之下,闲鱼还在原地打转,显然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平台持续偏袒买家,卖家只能用脚投票。。。。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马斯克爆料:AI快没饭吃了?合成数据要上位了!

AI圈最近有点炸锅,埃隆·马斯克跳出来说:我们已经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用来训练AI了,数据见底了!马斯克不仅是xAI的创始人,还是特斯拉和SpaceX的掌舵人,他在AI自动驾驶、机器人和火箭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早已让他成为科技圈的风向标。他的观点往往能引发业界的广泛讨论。哎,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别急,背后可是大有门道的。

为什么你该关心这事?

数据是AI的粮食,没数据就像厨师没菜做饭。马斯克的说法意味着,传统的数据喂养方式要走到头了。对投资人、创业者来说,这不光是个技术问题,更是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的大变革。谁能率先解决数据枯竭问题,谁就有机会掌控下一代AI市场。

关键点

  • 数据见顶:马斯克称,AI行业在去年就已经用光了人类的知识数据。
  • 合成数据成救星:未来AI要靠自己生数据给自己喂,自己养自己。比如微软的Phi-4和Meta的Llama系列模型,都是用合成数据训练出来的。
  • 科技巨头早就上车:微软、Meta、OpenAI、Anthropic等公司都在用合成数据训练模型。
。。。 继续阅读

Shein与中国棉花争议:快时居风难以遮盖

一个以便宜和快速更新为出名的快时尚品牌Shein,在英国议会听证会上因拒绝回答是否使用中国棉花而成为众矢之的。然而,这场风波的背后不仅仅是供应链透明度的问题,更是关于品牌信赖、环境责任和全球化扩张战略的大考验。这对Shein来说,不只是一个棉花供应的问题,更是一场品牌信任危机的风暴。

为什么重要

全球快时尚行业正处于环境污染和人权争议的风口浪尖。特别是针对中国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指控,使得大型品牌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压力。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品牌的供应链透明度与合规性。如果Shein无法清楚地阐明其供应链中是否涉及新疆棉花,将极大地影响其品牌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的抵制和法律风险。这不仅是企业道德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Shein全球扩张和资本市场信心。

关键点

  • Shein首席法律顾问优思纳·朱在英国议会上多次拒绝明确回答是否使用新疆棉花,引发议员严厉质疑和公众舆论关注。
  • Shein表示其供应商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和巴西,强调难以有效监管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来源,但没有提供具体的监控措施。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FSD v13狂飙,Comma.ai总裁也说”真香”?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这次连竞争对手都忍不住站台了。Comma.ai总裁George Hotz在试驾FSD v13后,直接大赞”非常出色”。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大举采购NVIDIA的GPU,完全不考虑AMD,因为NVIDIA在AI训练和数据处理上拥有更成熟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开发支持。这波操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商机?

为什么值得关注

自动驾驶不只是科技突破,更是未来出行方式的大洗牌。特斯拉FSD v13的进步,意味着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又近了一步。这背后涉及到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力需求,也直接影响着芯片行业的走向。对于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是下一波AI和自动驾驶风口的前兆。

关键点

  • George Hotz称特斯拉FSD v13 “非常出色”,Comma.ai力争两年内追上特斯拉。
  • 特斯拉FSD v13平均1万英里干预一次,Waymo则为1.7万英里。
  • Comma.ai正在”大规模扩展训练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选择NVIDIA
。。。 继续阅读

Intel又翻车?AMD Ryzen 9800X3D卖到缺货,Arrow Lake真有这么烂?

最近,AMD在CES 2025上狠狠地打了Intel一巴掌。AMD的高管Frank Azor直接把Intel最新的Arrow Lake桌面CPU形容成“糟糕”,并指出其存在性能不稳定、发热量高、功耗控制差、驱动程序兼容性问题以及多线程处理表现不佳等问题。

这些缺陷让Arrow Lake在与AMD产品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结果就是,AMD自家的Ryzen 9800X3D需求飙升,导致市场上一片缺货。Intel这波操作也太离谱,让我们好好来拆解一下这场芯片大战的来龙去脉,看看AMD和Intel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Intel Arrow Lake——从期待到失望

原本Intel Arrow Lake系列可是被寄予厚望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死忠的PC玩家来说。但产品一上市,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游戏性能不如预期,还伴随着驱动程序不稳定、发热严重和功耗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Intel也修了一些,但效果嘛……不怎么样。用户体验没什么实质提升,反而让人怀疑Intel到底是在做什么。这就好比你花大钱买了部超跑,结果油门踩到底还跑不过家用轿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