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基因检测龙头23andMe破产:从60亿神话到没人想买

曾经风光无限的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正式宣布破产了。消息一出,市场哗然。你可能记得几年前,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基因检测报告,看看自己是“天生喝酒脸红”还是“爱运动的基因战士”——这些背后,其实都少不了23andMe的影子。结果不到几年,市值从60亿美金掉到一文不值,这不是科技公司的衰败,是直接跌进深坑。

为什么这事值得你关心

除了「公司破产」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够惨,23andMe的故事还揭露了科技创业里的几个核心地雷:过度依赖一次性消费、用户留存率低、隐私风控做不好。尤其是这类打着“未来医疗”名号的企业,数据既是武器,也是炸弹。一炸下来,连创办人都跳船了。

关键点

  • 2021年通过SPAC上市,估值35亿美元,市值一度冲上近60亿美元
  • 2023年爆出数据外泄事件,近700万客户个资遭殃,形象重挫
  • 联合创办人Anne Wojcicki(安妮·沃西基)多次尝试私有化失败,近日宣布辞职
  • 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维持基本营运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折叠iPhone来了,但先弯的可能是你的信用卡

苹果最新的折叠手机还没上市,先吓死大家的是它的售价:2299美元。差不多可以买两支iPhone 16 Pro Max。你没看错,是兩支。

为什么重要

不是所有人都在等一支会折的iPhone,但苹果出手,整个市场就得重新洗牌。这背后不只是科技炫技,而是苹果能不能再次掏空果粉钱包的关键一战。

关键点

  • 巴克莱银行(Barclays)分析师Tim Long透露,这款折叠iPhone预计售价为2299美元,是目前iPhone最贵的一款。
  • 根据他与亚洲供应链接触后的判断,这款机型最快要到2026年底或2027年初才会上市。
  • 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预计价格区间落在2000至2500美元之间,强调若品质够好,依然可能会大卖。
  • 产品传闻包含7.8吋内屏、5.5吋外屏、Touch ID电源键、双后镜头,以及展开厚度4.5mm的超薄设计。
  • 机身预计采用钛金属外壳、混合金属铰链,显然是要走高端路线。

大局观

折叠机本来是三星、华为在玩的东西,但现在连苹果都忍不住想下海,不只是因为技术成熟,而是高价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没被完全吃掉。iPhone这些年早就不是年年创新,更多是年年调高价格,看能调到哪里。现在,折叠iPhone就是一个新价位的测试气球。。。。 继续阅读

特斯拉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揭秘背后的黑科技

Car Luxury Parked,  wall box charger station and electric car charging at home garage, A tesla model 3 is parked in front of a house, Electric car parked in garage. Generative AI

你体验过电动车吗?当我第一次开上特斯拉之后,再看燃油车的感受就像习惯了全自动咖啡机,再让我回到手动研磨咖啡一样,实在是不愿再折腾了。特斯拉之所以能迅速圈粉,关键就在于它独特的驾驶感受,尤其是方向盘和单踏板的体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两类人– 要嘛就是不懂电动车,不然就很懂电动车。半懂不懂的就会认为特斯拉就只是个hype,他们会认为冰箱彩电大沙发才是享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看看特斯拉究竟凭什么能让人如此”上瘾”。

电池管理的精妙之处

开过其他品牌电动车的朋友,比如某些国产车型,可能会经常碰到这种尴尬:仪表盘显示续航还剩30公里,但实际跑了20公里却已经提前”罢工”了。特斯拉用户则鲜少遇到这样的困扰,原因在于其电量显示极为精准。

这一切背后,是特斯拉业内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发挥作用。大多数车企管理两百节电池单体已经吃力,而特斯拉Model S/X可以轻松控制超过7000节电池单体。这种技术差距,就像普通计算器与超级计算机的区别一样巨大。。。。 继续阅读

特斯拉 Q1 2025 全员大会:从电动车到能源闭环的野心全揭露

如果你昨天有滑到一场 Elon Musk 跟特斯拉团队的直播,那恭喜你见证历史。这不是发布会,也不是财报电话会议,而是特斯拉第一次把原本只给员工看的全员大会,全程公开给全世界围观。这感觉有点像你偷看到老板在内部大会上被员工问爆,然后他还真的一个一个回答。讲真的,Musk 看起来虽然忙到爆炸,但跟员工的互动还挺真诚的,至少员工都笑得很真。像有员工问他说,“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你真的休假?”他笑说,“等地球完全用上可再生能源之后吧。”全场爆笑,这种轻松又自嘲的回应,还挺有老板味的。

特斯拉现在到底在冲啥?

先讲几个关键结论:特斯拉不是在做车,是在做一个“地球永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听起来有点大,但你看他们现在干的事,还真的是往这边走。

  • 一年卖 300 万台车,累计已经卖了 700 万台。
  • 上海厂干掉 300 万产能,柏林厂也已经弄出 66 万个驱动单元。
  • 连纽约的工厂也没闲着,做出 16 万个北美充电标准(NACS)转接头。
。。。 继续阅读

AI芯片市场的幕后大佬:博通凭什么让股价飙升?

博通 (Broadcom, AVGO) 是半导体界的「幕后推手」,虽然它不像英伟达那样家喻户晓,但几乎所有高端科技设备的背后都有它的技术支持。不管是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还是AI服务器的关键组件,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过去几年,科技股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牛熊转换,英伟达 NVIDIA和AMD这些明星股赚足了眼球,但现在,博通的机会来了。

博通的独特优势:半导体+软件的双引擎

很多人提到博通,会直接把它归类为「半导体公司」,但这只是它的一部分。博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有强大的半导体业务,还拥有一个正在飞速增长的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而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

目前,博通的半导体业务每季度大约贡献80亿美元的收入,而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贡献67亿美元。而且,这两个领域的增长趋势都十分强劲。特别是AI相关的业务,上一季度增长了77%,达到了41亿美元。换句话说,AI爆发性的增长正在推动博通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2 纳米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从风投大佬到英特尔掌舵人,陈立武能否力挽狂澜?

英特尔迎来新CEO 陈立武(Lip-Bu Tan),他曾成功领导Cadence Design Systems并在风投界广泛布局。虽然名字不常见于头条新闻,但在芯片产业,他的影响力无人能忽视。他的风格不是张扬的领袖,而是更像幕后操盘手,喜欢低调出奇制胜。面对英特尔这艘巨轮的转向难题,他会怎么做?

为什么重要

英特尔正处于至暗时刻,市场份额被台积电(TSMC)、AMD、甚至是自家客户苹果(Apple)步步蚕食。2020 年至今,英特尔股价已从最高点下跌超过 50%,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远不及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半导体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国家安全与科技自主的战场。美国政府希望英特尔能撑起本土半导体制造,而不是让亚洲厂商继续领先。

关键点

  • 逆境中的老将:陈立武是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的前CEO,把这家濒临破产的芯片设计公司带上巅峰,市值翻了 32 倍。
  • 风投大佬:他创立的 Walden International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TypeScript 开挂?微软要让编译速度飙升 10 倍

微软最近宣布了 TypeScript 的一个重大升级:他们正在开发一个原生编译器,承诺让 TypeScript 代码的编译速度提高 10 倍。这不仅仅是工程师的小优化,而是一个可能彻底改变开发者工作方式的消息。更快的构建时间、更低的内存消耗,甚至更智能的编辑器体验——这些改变可能会让你的开发效率起飞。

为什么重要

如果你是个 TypeScript 开发者,你一定对“编译时间”这四个字有种挥之不去的痛。代码一多,编译就像在跑马拉松,尤其是在 VS Code 这样的重量级项目里。而 AI 时代的到来更让这个问题变得尖锐,毕竟智能代码补全、自动重构这些功能都需要更快的反馈速度。如果 TypeScript 真能跑得跟博尔特一样快,那对整个 JavaScript 生态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关键点

  • 性能提升:微软的测试显示,在 150 万行代码的 VS Code 代码库上,编译时间从 77.8 秒缩短到 7.5 秒,直接提升 10.4 倍
  • 更少的资源占用:原生编译器的内存使用预计减少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HomeKit升级大限将至!苹果这波操作到底是福是祸?

苹果又来了。这次,他们决定强制所有用户升级HomeKit架构,不管你愿不愿意。过去你还能拖着不换,现在可没得选了。iOS 18.4 代码已经藏不住玄机,老架构的倒计时正式开始。

为什么重要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苹果不想落后。但HomeKit的升级可不是简单的视觉优化,而是一次底层架构的大换血。如果你不升级,智能家居设备可能直接失灵。对开发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次痛苦的适配之旅。

关键点

  • iOS 18.4 beta 3 代码显示,苹果即将停止支持旧版HomeKit架构。
  • 新架构最早在iOS 16.2推出,但因兼容性问题被撤回,后续在iOS 16.4重新上线。
  • 设备运行旧版iOS或macOS的用户,未来可能无法使用Home应用控制智能家居。
  • iOS 19 预计将完全放弃旧架构,所有用户必须升级。
  • 苹果宣称新架构更高效、更稳定,但具体表现仍有待观察。

大局观

智能家居是科技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苹果的HomeKit一直被认为是生态最封闭的一个,但这次的强制升级,可能会让他们的智能家居战略更清晰。一方面,逼着用户跟上最新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加快Matter等新标准的整合。。。。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写代码的时代要结束了?未来的工程师只管挑刺!

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正在发生剧变。Instagram 联合创始人 Mike Krieger(麦克·克里格)最近在播客节目 20VC聊到,随着 AI 逐步接管编码工作,工程师们可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简单来说,以后写代码的活可能会越来越少,而“审核 AI 代码”才是新常态。

为什么重要

AI 进军代码世界不是新鲜事,但现在的趋势不只是“辅助”开发,而是直接代劳。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去年就说过,公司四分之一的新代码已经是 AI 生成的。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得想清楚一件事:未来三年,你的工作模式可能彻底变样。

关键点

  • 编码不再是核心工作:未来的软件工程师可能更多是在“指挥 AI”,而不是手写每一行代码。
  • 代码审核变成主战场:Krieger 认为,开发人员会花更多时间检查 AI 生成的代码,而不是自己写。
  • 产品思维更重要:与其纠结某个 API 怎么用,未来更吃香的是懂得用户需求、能精准指挥 AI 写代码的人。
。。。 继续阅读

台积电千亿美金豪赌美国,是强迫中奖还是自愿入坑?

台积电美国投资狂飙:芯片大战的“王炸”还是“豪赌”?

台积电(TSMC)又要撒大钱了。这次的筹码是 1000亿美元,目的地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已经有三座工厂在建,现在又要追加三座,还外加两个先进封装厂和一个研发中心。算上之前的650亿美元,这下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总额要冲到1650亿美元。

但问题是,这到底是一个翻倍的机会,还是一次豪赌?或者说,这是台积电在全球布局上的“王炸”,还是被地缘政治裹挟的一步无奈棋?让我们来拆解这场世纪级别的芯片战争。

为什么美国那么想要台积电?

如果说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护国神山”,那美国就是想把这座山搬到自己家后院。原因有三:

  1. 供应链安全:全球90%以上的先进制程芯片都出自台积电,尤其是3纳米以下的尖端芯片。美国不想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台积电就是他们的“芯片定心丸”。
  2. 地缘政治考虑: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下,美国政府已经把半导体产业当成国家安全问题来看待。特朗普更是直接表示:“台湾在垄断高端芯片市场”。他的潜台词很明显——不管未来亚洲局势如何变化,美国要确保自己能自给自足。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