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不是赢家通吃?微软的AI大棋局到底怎么下?

如果说近几年有什么领域能让科技圈天天高潮,那一定是AI。从ChatGPT爆红,到各家科技巨头疯狂砸钱,我们见证了一场技术竞赛的白热化。最近听了Dwarkesh的podcast访问了微软CEO Satya Nadella,在这场战斗里,微软无疑是站在前线的玩家。

AI市场的格局:赢家通吃还是群雄并起?

过去,很多人认为AI最终会进入“赢家通吃”的阶段,比如Google(Alphabet)、OpenAI、Meta、DeepMind这些巨头会逐步垄断市场,普通企业只能靠边站。但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个行业更可能是多方共存,而非某一方彻底吃下市场。

他的逻辑很简单,买方市场不会允许只有一个供应商。企业客户希望有多种选择,避免被单一厂商绑架。所以,哪怕AWS(Amazon Web Services)曾经在云计算领域领先,微软还是硬生生地把Azure做了起来。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AI市场。。。。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Grok 3 上线!xAI 这次真要把 OpenAI 挤下神坛?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AI 公司 xAI 又来搞事了,最新的 AI 模型 Grok 3 正式上线。这款 AI 号称比前一代强 10 倍,还搭载了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但重点不只是技术的进步,而是 xAI 这次想要在 AI 产业格局里站稳脚跟,甚至向 OpenAI 和 Google 直接宣战。

为什么这很重要

Grok 3 不是普通的 AI 升级,而是马斯克正式加码 AI 产业的标志。过去 AI 市场的龙头主要是 OpenAI 和 Google(以及微软在背后推波助澜),xAI 现在用更强的算力、更大的数据集,试图改变游戏规则。而且 Grok 3 还强调“最大化求真”,试图挑战 AI 在政治正确上的框架,这点无疑会引发大量讨论。

关键点

  • 训练规模激增:Grok 3 使用了 20 万块 GPU 进行训练,计算资源远超前代。
  • 多种模型版本:除了标准版,还有 Grok 3 mini 版本,速度更快但准确度稍逊。
  • 推理能力升级:Grok 3 Reasoning 版强化逻辑推理,号称在数学和科学问题上的表现超过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AI 设计酶:环保科技的核武器还是资本新宠?

酶是大自然的化学高手,能在温和环境下高效催化反应,广泛用于制药、生物燃料和环保产业。然而,传统的酶工程主要靠改造已有蛋白,像是改衣服而不是量身定制。现在,AI 让从零开始设计高效酶成为可能,意味着未来工业生产可以更环保、更高效,甚至打开新的商业机会。

关键点

  • 华盛顿大学 David Baker 领导的团队成功用 AI 设计了全新的丝氨酸水解酶(serine hydrolases),专门用于断裂酯键。
  • 研究团队筛选了 300 多种 AI 生成的蛋白,最终找到数种比以往计算设计更高效的催化剂。
  • 结构分析显示,AI 设计的酶几乎完美匹配原始计算模型,偏差小于 1 埃(Å)。
  • 该研究为降解塑料、制药和绿色化工提供了新工具,有潜力减少对石化产品和有害溶剂的依赖。

大局观

AI 介入蛋白质设计,正逐步改变生物技术的运作方式。从 AlphaFold 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到现在 AI 直接生成新酶,这种趋势正在重塑工业催化剂市场。如果技术成熟,未来可能会看到。。。 继续阅读

马斯克的自动驾驶野心:FSD V14 到底有多神?

最近,特斯拉(Tesla)的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FSD)迎来了重大突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马斯克(Elon Musk)最近在访谈中提到,FSD V14 将会带来一系列重大升级,同时特斯拉正在利用更强大的 AI 技术优化驾驶体验。有人说这次更新可能会让自动驾驶迈入真正的 “无监督” 时代,但也有人质疑特斯拉是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次 FSD V14 的更新到底牛在哪,以及它的真正意义。

FSD V14 的核心技术升级

自动回归 Transformer:让 AI 预测未来,而不是仅仅反应

一般人开车时,很多决策是靠直觉,比如看到前方行人迈步,你会猜测他可能要过马路,而不是等到他已经站到路中央才踩刹车。FSD V14 通过 自动回归 Transformer(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 让 AI 具备类似的预测能力。

简单来说,这个系统会分析过去几帧摄像头画面,并结合当前环境做出判断。例如,如果。。。 继续阅读

特斯拉FSD国际扩张:墨西哥先行,下一站会是哪里?

特斯拉最近在墨西哥正式推出全自动驾驶(FSD, Full Self-Driving),这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全球扩展进入新阶段。对于许多墨西哥车主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意味着他们将首次体验到真正的高级自动驾驶功能。市场上对FSD的期待已久,而此次落地也引发了对特斯拉国际战略的进一步讨论。

这消息一出,不少车主兴奋地摩拳擦掌,期待自己能亲自体验科技变革的浪潮。但在一片欢呼声中,另一边也有人默默皱起了眉头——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用?会不会变成“全自动翻车”?

FSD再下一城,墨西哥成最新解锁地区

这次墨西哥成为特斯拉FSD的第三个支持地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终于轮到拉美市场尝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特斯拉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之前FSD受限于地理围栏(geo-fencing),一旦车辆开出支持范围,FSD会立刻变回普通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墨西哥开放FSD,美国的特斯拉车主开车南下后,也能继续使用全自动驾驶,不会再被强行降级。对于那些习惯了FSD的车主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也不想在途中突然“回到解放前”。。。。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FSD卖1.2万美金?比亚迪直接免费送!

比亚迪再度发力,这次是正面对决特斯拉(Tesla)。过去比亚迪主要通过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而这次则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他们不仅整合了深度学习AI技术DeepSeek,还宣布驾驶辅助软件免费送。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售价高达1.2万美元,而比亚迪选择免费提供驾驶辅助软件,这种反向策略是否能改变市场格局?

为什么这很重要

比亚迪的价格战已经把电动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现在又开始在智能驾驶领域挑战特斯拉。这不仅让中国市场的竞争更激烈,还可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特斯拉靠软件订阅赚钱的模式,会不会因此受到冲击?

关键要点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场竞争,我们来看几个核心因素:

  • DeepSeek AI加持:比亚迪在活动上宣布整合DeepSeek AI,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化。
  • 免费策略:特斯拉的FSD目前售价高达1.2万美元,而比亚迪的驾驶辅助软件直接免费,让市场重新考虑自动驾驶的价值。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50 美元复刻 OpenAI?AI 产业的护城河还稳吗?

科技圈又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挑战,让资本市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这次是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他们用不到 50 美元的云计算成本,搞出了一个推理 AI 模型 s1,在数学和编程能力测试上,表现竟然能跟 OpenAI 的 o1 和 DeepSeek 的 R1 抢饭碗。最让人挠头的是,这玩意代码还直接丢 GitHub 上了,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为什么重要

AI 领域的竞争,本来就是个烧钱游戏,大厂们动不动砸个几十亿进去。但现在,几位研究人员用相当于一顿烧烤的钱,就能做出接近顶级水平的 AI 推理模型,这说明先进 AI 的门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低。这不禁让人思考,AI 模型的商业壁垒是否已经摇摇欲坠?在数据和计算能力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曾经高不可攀的 AI 技术是否会像软件行业一样走向开源和普及?那些投资上百亿美元的 AI 企业,该不会哪天被几个学生给超车吧?

关键点

  • 训练成本低得离谱:s1 的训练花费不到 50 美元,而大厂们通常得烧掉上亿美元。
  • 技术门槛开始松动
。。。 继续阅读

微软谷歌砸重金搞AI,结果市场给了一个大巴掌!

AI的投资狂潮已经持续多年,但真正的颠覆性变革似乎仍未到来。每个科技巨头都在疯狂砸钱,生怕错过这场技术革命。每个科技巨头都在疯狂砸钱,生怕错过这场技术革命。微软(Microsoft)说要花800亿美元盖数据中心,谷歌(Google)也不甘示弱,准备烧掉750亿美元。光听这些数字就觉得AI要腾飞了,然而看看股市,科技股却一个比一个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AI 投资潮的背后

现在但凡打开电脑或手机,都能看到AI相关的新闻。微软的Office全家桶已经被Copilot AI塞满,就算你不想用,软件也会自动蹦出来提醒你试试看。谷歌在超级碗(Super Bowl)广告上大吹特吹自家的Gemini AI,连奶酪的统计数据都能胡编乱造。

微软和谷歌的投资逻辑看似合理,毕竟AI需要海量数据和算力支撑。于是他们拼命买GPU,盖数据中心,幻想着AI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能帮他们赚翻。然而,市场却不买账。

微软发布最新财报后,市场反应激烈,股价一度暴跌8%。投资者本以为AI能带动Azure云服务增长,然而数据却显示增长速度从上一季度的33%降至31%,未能达到预期。投资者原本期待AI能带动Azure云服务增长,但现实却是增长速度从上一季度的33%降到31%。谷歌的情况也差不多,Google。。。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新加坡的芯片门:美国不爽,英伟达喊冤,谁才是背锅侠?

新加坡的国际商业地位正面临新的挑战,涉及科技巨头、出口管制和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博弈。这次的主角是Nvidia(英伟达)、DeepSeek,以及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据报道,有中间商在新加坡运作,让本该无法进入中国的高端芯片绕道流入。这事让美国议员跳脚,要求加强对第三国的监管。而新加坡也不甘示弱,强调自己是守法的国际商业中心,不会纵容违规操作。

为什么重要

美国的出口管制让中国买不到最先进的AI芯片,但科技巨头们的全球供应链太复杂,想完全堵住漏洞几乎是不可能的。新加坡在英伟达的全球市场中占比22%,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营收来源。美国政府担心,芯片通过新加坡等地进入中国,会让中国企业在AI竞赛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关键点

  • 新加坡表态:政府强调美国企业必须同时遵守美国和新加坡的法律,并且会继续和美国合作,确保出口管制法规的执行。
  • 英伟达的销售数据:虽然新加坡占英伟达营收22%,但大部分芯片实际流向其他国家,而非在新加坡本地消化。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Apple Intelligence 终于要讲人话了?4月中文用户总算等到了!

Apple Intelligence 终于要支持更多语言,迈向真正的全球化。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在 2024 年 Q4 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四月的 iOS 18.4 更新将让 Apple Intelligence 支持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和简体中文。印度和新加坡的用户也将获得更本地化的英语支持。问题来了,这对苹果和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重要

Apple Intelligence 一直被认为是苹果 AI 竞争力的关键,但过去只支持英语,等于自己拦住了全球市场的大门。现在开放更多语言,意味着苹果终于要把 AI 生态推向更广阔的用户群。这不仅有助于提升 iPhone、iPad 和 Mac 的全球销量,还可能影响开发者生态,让更多人愿意投入苹果 AI 应用的开发。

关键点

  • 新增 8 种语言:简体中文、日语、韩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
  • 区域化支持:印度和新加坡用户的本地化英语优化。
  • 邮件摘要功能备受推崇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