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曝光:OpenAI 内部的不信任危机

Elon Musk 诉讼中泄露的邮件看,OpenAI 这家公司从诞生起就不缺戏剧性。邮件内容揭示,创始团队早在2017年对领导层决策能力和动机充满质疑。到底是“拯救人类”的梦想家还是野心勃勃的权力斗士?让我们一探究竟。

为什么重要

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领导层的分歧和内耗可能决定一家公司能否走得更远。对于 OpenAI 这样一家以“造福人类”为目标的组织而言,内部信任危机不仅会拖慢发展步伐,还可能导致其使命的严重偏离。

关键点

  • Brockman 和 Sutskever 的担忧:2017年的内部邮件显示,他们无法完全信任 Altman 的决策,并质问其是否真的以 AGI 为主要目标。
  • 对马斯克的警惕:两位创始人认为,马斯克可能在 AGI 进展上选择绝对控制权,从而形成类似“独裁”的局面。
  • DeepMind 的阴影:马斯克对 DeepMind 的“一统世界哲学”感到焦虑,Altman 则担心 Google 会抢先开发 AGI。
  • 商业模式分歧:Altman
。。。 继续阅读

摩尔定律已死?黄仁勋揭示加速计算的秘密

如果说摩尔定律曾经是科技界的神话,那么今天这个神话差不多该收摊了。NVIDIA 的黄仁勋老哥直接给我们上了一课:别指望硬件无脑升级能一直吃香喝辣,未来的世界属于“加速计算”。简单来说,就是用更聪明的方式搞事情,而不是指望 CPU 硬刚就能搞定一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黄仁勋要告诉你丢掉幻想,认清现实。

从摩尔定律到加速计算:一场游戏一场梦

摩尔定律让科技公司爽了几十年,但 CPU 的性能增长已经到头了。想当年,我们只要等硬件升级,软件都不用改,性能就能飞起。可现在情况变了,靠硬件堆叠已经撑不住今天的需求。

NVIDIA 做的事情很简单:既然硬件升级玩不动了,那就换个打法,用加速计算让效率飙升。这不是硬件独角戏,而是软硬结合的双人舞。举个例子,NVIDIA 的 CUDA 架构在多个行业横扫千军,从图像处理到半导体制造再到量子计算,简直像开了外挂一样。

人工智能:从手工到“自动驾驶”

还记得以前学编程的日子吗?手写代码一步步调试,像极了修手表。但现在不一样了,AI。。。 继续阅读

Rocket Lab靠一张财报,逆袭成太空界“潜力股”?

几个月前说的Rocket Lab这家公司,过去六个月股价直接飙了超过300%。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以为它发现了外星人还顺便把他们带回来了,但其实背后原因简单得很:财报亮眼,市场看好未来。

然而,看懂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才是聪明投资者赚钱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家太空“小巨头”,如何在SpaceX的阴影下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财报背后:成绩单还算拿得出手

Rocket Lab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5%,达到1.05亿美元,积压订单高达10.5亿美元。听起来很唬人对吧?别急,我们拆开来看。

先说“电子火箭” Electron。这个“小个子”今年发射了12次,每次发射收费从500万美元涨到现在的840万,直接涨了67%。你以为客户会嫌贵?偏不,订单反而越来越多。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只要东西值钱,贵点也无所谓。

再聊“中子火箭” Neutron。虽然还在研发阶段,但已经拿下了一堆订单,计划2025年试飞。这玩意儿定位在中型市场,定价5500万美元,比SpaceX的Falcon。。。 继续阅读

明年税收抵免取消,特斯拉还会起飞吗?

特斯拉最近的交付数据和增长预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面对美国税收抵免即将结束的背景下,明年的交付量还能继续增长吗?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另一部分人却保持乐观。到底该怎么看这个局面?别急,我们来拆解一下。

为什么重要

特斯拉的税收抵免直接影响了Model Y的售价,目前等于给了消费者15%的折扣。如果取消,价格必然上涨,这会直接冲击美国这个占总销量40%的核心市场。但问题是,特斯拉早就给了2025年20%-30%的增长目标,这样的反差会让市场更敏感。

关键点

  • 税收抵免效应:Model Y目前售价约为44,000美元,税收抵免后相当于消费者只需支付37,000美元。明年若抵免取消,等于直接涨价15%。
  • 需求弹性:根据估算,价格上涨15%可能导致美国销量减少15%,这对整体增长的压力显而易见。
  • 华尔街的预期:分析师们给出的增长预测是12%-14%,低于公司自己喊出的20%-30%。
  • 欧洲市场参考:2024年欧洲的税收抵免减少20%后,交付量在一个季度内反弹,显示出需求韧性可能支撑市场。
。。。 继续阅读

英伟达财报会爆雷吗 看机构如何提前下注

有些股票,天生就是市场的宠儿,比如英伟达。最近财报季又来了,身为英伟达长期股东,我每次财报前的心情就像坐云霄飞车,一边期待一边害怕。不是怕股价跌,是怕财报出来的那些数字,看得人尴尬癌都要发作。

更惨的是,这次财报前,风向看起来没那么友好,机会上涨,风险也不小。到底怎么回事?今天咱们来拆解一下,顺便聊聊财报前后的几种可能走势。

机构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咱们散户看财报,多是跟着感觉走,但大资金往往早有动作。根据大数据网站的追踪,最近五天内,机构在暗池里狂卖英伟达股票,卖了90亿,买的只有28亿。卖出量直接碾压买入量,这是什么信号?很简单,机构普遍变得保守,不像前几个季度那样信心爆棚了。

再看期权市场,最近看跌的权利金稍微高于看涨的,这里说的看跌可不只是买Put,还包括卖Call。这说明市场虽然不至于对财报完全悲观,但也没有乐观到认为英伟达还能随便交出超预期的大礼包。换句话说,这次财报得小心点,别高估市场的期待值。。。。 继续阅读

OpenAI 遇上 AI 扩展瓶颈?Orion 能否打破困局

OpenAI 的最新大模型「Orion」,听说卡在瓶颈上了?虽然大家都知道 AI 技术在突飞猛进,但这个瓶颈似乎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了未来 AI 发展的火热赛道上。前方高能警告:扩展定律(scaling laws)可能要撑不住了。

为什么重要

当今 AI 行业竞争激烈,OpenAI 一直是引领行业的先锋。如果 Orion 确实遇到了极限,背后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瓶颈,成本也在逐渐加大。这对未来 AI 发展的经济可行性提出了严峻的质疑,也可能预示着 AI 增速的减缓,甚至可能会影响行业整体的节奏。

关键点

  • Orion 是 OpenAI 计划中的下一代大语言模型,但其表现被认为未能达到预期,尤其在编程任务上未能超越 GPT-4。
  • 数据短缺: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越来越难以获取,直接影响模型的表现和训练效率。
  • 经济压力:OpenAI 的研究员认为,训练这些超大型模型的成本可能难以支撑,甚至到了经济不可行的边缘。
  • 扩展定律面临挑战:随着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增量收益递减,模型的表现提升变得越来越有限,开始有“撞墙”迹象。
。。。 继续阅读

特斯拉:川普的自动驾驶新宠?从法规改革到股价翻30倍的秘密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马斯克和川普,俨然成了“革命兄弟”?不是一起看比赛,就是一起吃饭。这种感情深厚到什么程度呢?川普政府刚一上台,就开始推全国统一自动驾驶法规,直接让特斯拉爽到飞起。这一波操作,堪称“政策天菜”,特斯拉无人出租车的未来看起来比地球上空的星链还亮。

自动驾驶法规:特斯拉的加速器

现行的美国自动驾驶法规,堪称“万里长征”。每个州的审批要求不一样,特斯拉想要大规模部署,就得一家一家跑。搞得马斯克不仅要当企业家,还得兼职说客。但川普政府准备一招破解,推动全国统一的自动驾驶法规。这事要是真成了,特斯拉的几百万辆电动车,一夜之间可能就变成无人出租车了。

你以为这事和自己没关系?错了。统一法规不仅让特斯拉加速成长,还可能让无人车技术成为美国经济的“下一站地铁”。这种改变就像当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谁没赶上谁掉队。

7,500美元补贴取消:短期压力,长期爽感

共和党计划取消电动车的 7,500 美元税务补贴,不少人开始担心特斯拉的销量。毕竟少了补贴,电动车的购买门槛一下就高了不少。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事未必是坏事?短期来看,确实会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但长期来看,随着技术进步,电动车生产成本一定会逐步下降。。。。 继续阅读

换到eight,性价比简直爆棚

年头的时候写的2024新加坡无合约sim卡配套懒人包。结果2024下半年新加坡的移动市场最近迎来一匹黑马,名叫eight。这家基于StarHub网络的新虚拟电信商刚推出,就以免费三个月的试用期和超低价计划超级吸引人。

作为一个资深使用RedOne的用户,最近我也忍不住跳槽到eight,下面就来说说这背后的原因和感受。

免费试用期,真是“零成本”体验

先说eight的开局就让人无法抗拒:免费三个月!是的,前三个月完全不用花一分钱。一般来说,其他电信公司哪有这么“良心”,试用期不单少之又少,而且还多半要求签合约。但eight直接把免费试用大礼包送到你面前,而且没有合约限制,这种感觉就像在网购时点到了“立即下单”,但不需要信用卡!这个福利策略不但为eight迅速聚集了用户,还让我们这些被合约捆绑怕了的消费者有了喘息的机会。

基于StarHub网络,覆盖不打折

既然是MVNO,网络质量自然成了用户最关心的重点。eight明智地选择了StarHub的网络平台,确保了其在覆盖和信号稳定性上的可靠性。网络覆盖却可以媲美StarHub,基本上无论是在地铁、地下车库还是密集建筑中都依旧保持良好连接。这点让我在体验上少了很多“坑爹”时刻,移动办公效率大大提升。。。。 继续阅读

苹果Final Cut Pro 11大升级:AI功能颠覆视频编辑!

苹果终于在时隔13年后推出了Final Cut Pro 11,标志着这款经典视频剪辑软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新版本搭载多项AI功能,像是磁性遮罩和字幕自动生成,让影片制作不再只是剪辑高手的游戏,甚至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而且,这次的更新不止是在Mac上开花,iPad也同步升级,似乎有点苹果要全面进攻视频编辑市场的意思。

为什么重要

苹果的Final Cut Pro不只是简单的视频编辑工具,而是专业级内容创作者的核心生产力工具。此次升级,不仅向高效智能化迈进,更是结合了M系列芯片的强大算力,这意味着苹果正试图彻底改变创作者的工作流程。而对创作者来说,省时省力就是省钱。

关键点

  • AI功能磁性遮罩:无需绿幕即可自动隔离人物或物体,快速完成背景定制,堪称“小白福音”。
  • 字幕自动生成:利用苹果自家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直接在时间线上生成字幕,无需额外手动处理。
  • 空间视频编辑支持:兼容iPhone 15 Pro等设备的空间视频拍摄,用户可以在Final
。。。 继续阅读

AI市场霸主之争:AMD能否撼动Nvidia的地位?

每次一到财报季,市场就像小孩子的糖果店,股价上下波动不断。特别是当AMD和Nvidia这两家AI领域的劲敌同台较量,投资人都瞪大眼睛,想要找出究竟谁会赢得这场AI战争的头筹。这次,AMD的财报数据确实还不错,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了122%,放在任何公司身上,这都是个相当值得庆祝的成就。

但是,和Nvidia一比,画风有点不一样。Nvidia的数据中心收入高达263亿美元,不仅是AMD的七倍,还让人觉得AMD这波追赶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我们细细看这场你追我赶的AI竞赛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关注AMD和Nvidia的AI竞赛

AI不仅仅是个技术名词,它是未来10年内可能主导各行各业的核心驱动力。谁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就能掌控未来的关键市场。Nvidia在AI市场上如鱼得水,几乎每年一款新架构,从Hopper到最新的Blackwell,一次次刷新AI加速器的性能标准。

而反观AMD,虽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增速不错,但在市场份额、客户基础等方面,仍然处于劣势。如果它不能有效缩小这个差距,未来很可能只是Nvidia的影子而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