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结论:短期内中国可能哭得比较大声,但长远来看,美国的头痛才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这话听起来怪怪的,怎么会两边都惨?别急,我们慢慢拆开来看。放心,我不会一上来就丢你一堆术语或数字,毕竟不是要训练你考财经博士。
你我都离不开的“仇人”经济体
从90年代开始,中美经济就像一对互看不顺眼却离不了婚的伴侣,吵归吵,该一起赚钱还是得一起赚钱。2023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逼近6400亿美元。美国一年进口4476亿美元的商品来自中国,而中国也靠卖给美国的商品赚走了大约5800亿美元,这些钱可是直接影响到中国2.9%的GDP。
你说脱钩?那真是一起剁脚的行为。问题是,谁先剁、谁断得多,就会先痛。
短期来看,中国会比较惨
出口依赖症发作
中国有好几个产业对美国市场是严重依赖,比如消费电子、家电、纺织,像这些行业对美国出口比例动辄就超过20%。少了美国这些客户,等于厂里一大堆订单直接消失,工人可能得被迫回家种田。拿富士康(Foxconn)来说,如果苹果订单不来了,它光靠国内订单能撑多久?
科技卡脖子问题
别看中国搞得风风火火,什么AI、智能手机、新能源,好像很猛,其实很多核心零件、IP授权,背后都是美国在撑场。你看华为手机用的麒麟芯片,虽然是“国产骄傲”,但制造这些芯片的机器是ASML(荷兰)造的,ASML用的核心技术又是美国授意控制的。美国一断供,整条链都会抽筋。
半导体路还很远
现实是,想在五年内赶上台积电(TSMC)都还很难。SMIC(中芯国际)搞出7nm已经是用尽洪荒之力,还得靠旧的DUV技术勉强挤出来,要做到5nm或3nm,不靠政府撒钱真撑不下去。
中期之后,美国也会哀号
科技公司也不爽
苹果这些巨头,不只是把组装放在中国,还靠中国市场吃香喝辣。你要它一下子脱钩?等于砍掉它几十亿的利润。那边安卓阵营还有小米、OPPO在猛追,这种时候美国自己还自废武功,真的划算吗?
制造业复兴?说得轻松
要美国重建完整的制造业链,不是喊个口号就能搞定。重新设厂、培训工人、建供应链,可能要烧几十年也不一定拼得上效率。期间物价上涨、通胀压力、股东哀嚎,全都来报到。
消费者最先感到肉痛
你平常在Walmart买的那双9.9美元的运动鞋,有很高机率是中国制造。脱钩以后呢?不是缺货就是变贵。你家小孩要的iPad?可能晚个几周拿到,价钱还得加个10%。
长期来看,是全球都受伤
技术双轨制成常态
如果真的分家,未来你会看到两个世界:一个用美系科技,一个用中系科技。App、芯片、操作系统都不互通,开发者累、消费者更累。你买的设备可能只能用自家阵营的App,换系统的代价大到会让人流泪。
效率下降、创新变慢
以前一条全球化的供应链,哪里便宜去哪买,现在要各自为战,重复投资、浪费资源,成本自然就飙上去。而且人才和知识的流动也会受阻,新创公司要活得下去更难。
地缘政治更紧绷
有些国家本来两边都想捞好处,现在被逼选边站。你以为只有台湾紧张?其实像东南亚、非洲这些国家也会被迫在中美之间跳芭蕾,一不小心就会踩雷。
小结:谁更惨?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
如果硬要选,短期内中国的确会比较惨,毕竟它靠美国市场吃饭的比例高;但长期来说,美国会面临更大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生产成本变高、全球竞争力下降等等。
不过最有趣的是,这种“你痛我也痛”的关系,反而成了一种和平的纽带。大家都不想一起完蛋,就只能继续合作下去。这才是现实世界最吊诡、也最真实的逻辑。
所以,看到新闻说“中美即将全面脱钩”,你可以点个头,但心里知道:嘴上讲脱钩,身体还得继续黏着干活。这脱钩剧看似高能,其实还得继续演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