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要搞事情?特斯拉股价到底能飞多高!

最近,特斯拉的股价再次点燃了市场情绪,一天之内上涨了6.26%,收盘价飙升至426.5美元。这距离去年高点488美元只差临门一脚。许多人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特斯拉即将突破500美元?甚至有投资者大胆预测,三月份可能看到600美元的高点。股市里,信仰比黄金还贵,尤其是面对特斯拉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股票。对于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行情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然而,背后的推力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催化剂?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市场动能强劲,期权市场火热

先来说说市场上那些看不见的推手。短短两小时内,特斯拉的期权市场成交量高达4200万美元。这绝非散户随意操作的规模,repeat sweeper现象频繁出现——这是大户或机构分批扫单的操作,意在避免引起市场震动。repeat sweeper通过将大额订单拆分成多笔小单进行交易,可以降低市场对大单买入的敏感度,从而避免引发股价剧烈波动。这种操作通常反映出大资金对某只股票未来走势的强烈信心。。。。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比亚迪打爆丰田宝马,新加坡车市天翻地覆!

2024年新加坡车市迎来巨大变革,谁能想到第一个登顶销量榜的竟然是中国电动车品牌?比亚迪,这个曾被称为”造电池的”品牌,一举超越丰田和宝马,成为新加坡最畅销品牌。6,191辆新车注册,这背后是一场汽车市场的大洗牌。

为什么这很重要

新加坡,这个以高额汽车税和严格拥车证(COE)制度著称的市场,比亚迪能成功登顶,绝非偶然。这是中国电动车品牌首次在东南亚成熟市场称霸,反映出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大幅提升,也让传统车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关键点

  • 销量暴增:比亚迪2024年销量同比激增337%,从1,416辆飙升至6,191辆,稳坐销量冠军。
  • 市场份额:占新加坡新车注册量的14.4%,领先丰田(5,736辆)和宝马(5,042辆)。
  • 电动车渗透率:2024年电动车注册量达14,448辆,占总注册量33.6%,较2023年翻倍增长。
  • 新势力来袭:除比亚迪外,奇瑞、东风、小鹏等中国品牌也纷纷进军新加坡,推动市场快速变化。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加州野火来袭,特斯拉居然能救命?

一名加州特斯拉Model X车主在近期野火中,靠着车辆的“生物防御模式”成功逃生。他声称,这套HEPA滤网系统让他免于吸入致命烟雾。这事儿马上在网上掀起讨论,赞美的有,质疑的也不少。那么,特斯拉到底是不是灾难中的救命神器?

为什么这很重要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我们的交通工具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可能成为关键时刻的生存装备。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也影响车企如何设计产品、营销策略,甚至影响消费者购车的价值观。

事件关键点

  • 特斯拉Model X的“生物防御模式”采用HEPA滤网,据称能过滤99.97%的有害颗粒,包括烟雾与污染物。
  • 车主在野火爆发时,将收藏的古董车转移至麦当劳停车场,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逃生经过,强调特斯拉的过滤系统是关键。
  • 批评声音指出,许多平价车型也有高效能滤网,比如丰田卡罗拉,并质疑特斯拉是否被过度神化。
  • 讨论蔓延至电动车是否比传统汽车在紧急情况下更具优势,引发支持与反对声音。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TikTok被封,小红书爆红!资本疯抢股权,IPO要来了?

最近,小红书的股东们似乎有点坐不住了。据彭博报道,纪源资本(GGV Capital)、金沙江创投(GSR Ventures)和天图投资(Tiantu Capital)正在考虑出售他们手上的部分股权。感兴趣的买家名单可不简单,红杉资本、高瓴投资,还有腾讯都在其中。这些公司早已在科技与消费领域深耕,显然是看中了小红书在内容电商与社交媒体领域的潜力。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什么大棋?

为什么这很关键

小红书不仅仅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它已经成为品牌营销和跨境电商的重要阵地。尤其在美国对TikTok的封杀风波下,流量红利正悄悄转向小红书。例如,据数据显示,自TikTok禁令传出后,小红书的海外下载量增长了35%。现在大资金瞄准它,或许不只是为了股权套利,更可能是在为未来IPO铺路。

关键点

  • 小红书股东正在洽谈股权出售,潜在买家包括红杉资本、腾讯和高瓴投资。
  • 如果交易成功,小红书估值可能回升至2021年的200亿美元高点。
。。。 继续阅读

特斯拉2025布局曝光:Model Q平价来袭,传统车厂准备好了吗?

2025年,特斯拉可不只是喊喊口号,是真的要搞事情了。大家都知道Elon Musk平时就喜欢整点大新闻,但这次的Model Y Mini和其他新车型,真的值得我们花点时间来好好研究一下。要是你还觉得特斯拉只是卖个电动车,那你可能错过了一场汽车界的革命。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甚至让传统车企都感到压力山大。

Model Y Juniper焕新版:升级还是换汤不换药?

Model Y Juniper刷新版终于来了!说实话,这波更新算是有点料的。前后灯带、后排电动座椅、全新内饰,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很香?不过,咱们要实话实说,这车外观有人爱也有人嫌。有些人看着实车照片就觉得:嗯,这设计有点怪啊。不过设计这玩意儿嘛,见仁见智,有人觉得酷炫,有人觉得像个大型电饭煲。

更尴尬的是,这款车目前只在欧洲、澳洲和亚洲部分市场上线,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还得等等。这或许是因为特斯拉优先选择了电动车接受度较高的市场,进一步验证市场反应和优化生产线,再逐步推向北美市场。说实话,这波操作让我觉得特斯拉是不是在搞饥饿营销?毕竟,吊足大家胃口这事儿,特斯拉可是一把好手。不过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策略确实有助于控制产能和市场需求。。。。 继续阅读

贝索斯火箭升空!新格伦真能干掉马斯克的猎鹰吗?

2025年刚开年,航天界就炸开了锅。不是因为SpaceX的星舰第七次发射,而是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终于首次升空!耗时十年,贝索斯总算让自己的火箭飞了起来。可问题来了,这个新格伦到底能不能撼动马斯克的猎鹰系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这场太空争霸赛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谁更能装?新格伦和猎鹰的体格对比

先从外观和性能谈起。新格伦的高度是98米,直径7米,足足比猎鹰9号(70米高、3.7米直径)大了一圈。更宽更胖的设计带来了453立方米的整流罩容积,直接碾压猎鹰9号的145立方米。这意味着啥?简单说,新格伦可以装更多、更大的货。比如大型空间站模块、超大卫星,甚至未来的月球基地组件,这对未来的太空基建可是个大杀器。

不过别看它个头大,运载能力其实是夹在猎鹰9号(22.8吨)和猎鹰重型(63.8吨)之间的45吨。据报道,新格伦预计能承担国际空间站补给、卫星部署甚至月球探测任务。比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考虑使用新格伦火箭将阿耳忒弥斯计划的月球物资运送至地球轨道,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铺路。此外,新格伦还计划为亚马逊的Kuiper计划发射大量卫星,竞争SpaceX的星链网络。未来如果新格伦推出三级版本,运载能力很可能能硬刚猎鹰重型,甚至在某些任务上实现超越。。。。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比亚迪联手Grab,东南亚电动车大战打响!

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又出大招,这次直接牵手东南亚叫车平台Grab,豪气推出5万辆电动车。Grab在东南亚拥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覆盖数百万用户和司机。这波操作,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更是瞄准了东南亚这块新能源大蛋糕。到底这场跨国联姻能擦出什么火花?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值得关注?

东南亚一直是新能源车的潜力市场,但受限于基建和成本问题,电动车普及速度不算快。比亚迪和Grab的合作,直接降低了司机入手电动车的门槛。5万辆车的规模意味着东南亚出行行业可能迎来一场彻底的电气化转型,影响的不只是司机,更是整个城市的交通面貌。

关键看点

  • 车型多样化:这次合作车型包括腾势D9、ATTO 3(元PLUS)、海豹、比亚迪M6,覆盖高端到入门级市场。
  • 租赁+融资双轨模式:司机可以通过Grab车队合作伙伴租赁电动车,或利用Grab汽车所有权计划获得融资支持。
  • 环保出行选项上线:新加坡、泰国的Grab用户可选择“环保旅游”模式,优先使用新能源车,且不额外收费。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台积电4纳米芯片落地美国:这次真的不一样

美国终于迎来了自家生产的4纳米芯片,还是出自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之手。这不是小事,毕竟台积电一直是全球高端芯片的代名词。如今在亚利桑那州开工,背后可不只是晶圆片那么简单,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新洗牌的信号。过去美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长期依赖亚洲,特别是台积电和三星,这次是想扭转局势。

为什么值得关注

美国政府砸下66亿美元补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正式开始生产4纳米芯片。这个动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重建的关键一环。过去美国在高端逻辑芯片领域几乎是0产能,如今终于翻开了新篇章,试图减少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点

  •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座厂房已启动4纳米芯片生产,预计2025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
  • 未来还将引入2纳米制程技术,预计2028年上线,顺便把最先进的A16技术也搬到美国。A16技术在功耗与性能方面大幅提升,主要用于高端智能设备与数据中心。
  • 美国商务部还给了最多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直接让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暴涨到650亿美元。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NVIDIA要抢Intel饭碗?N1x芯片杀进笔电市场!

在CES 2025上,NVIDIA不仅展示了Project DIGITS迷你电脑,更有传闻称他们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N1x SoC芯片,准备打入笔记本市场。据悉,这款芯片可能采用先进的Blackwell架构,具备强大的AI算力和能效表现。这对NVIDIA来说,可不只是换个产品线这么简单,而是可能重塑整个平台格局。

为什么值得关注

NVIDIA一直是GPU霸主,但消费级笔电市场,他们几乎没涉足过。过去,NVIDIA曾尝试通过Tegra系列进军移动设备市场,虽然在任天堂Switch等设备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笔电领域因市场竞争激烈和生态布局不足未能突破。现在,NVIDIA有意推出N1x SoC,可能直接挑战Intel和AMD在笔电市场的地位。这不仅是产品线的拓展,更可能引发硬件生态的大洗牌。

关键动态

  • 联想曾短暂发布与N1x相关的招聘信息,涉及样品测试与硬件开发,虽已下架,但透露了合作端倪。
  • 爆料显示,联想2025款Yoga
。。。 继续阅读

丰田承认氢能汽车失败:十年折腾,换来一场空?

丰田,这个全球汽车巨头,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氢能乘用车在市场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别误会,不是我说的,是丰田自己的首席技术官中山弘树坦言的。回顾2014年,丰田的Mirai氢燃料电池车问世时,他们可是信心满满地宣称要引领行业变革。结果呢?十年过去了,只卖出区区27,500辆。要知道,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卖个几万辆车跟小作坊似的,实在说不过去。

氢能梦碎,电动车崛起

氢能车失败并不是偶然。首先,氢气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得离谱。就算是所谓的”绿色氢”,生产成本也至少是电动车直接用电的三到五倍。想象一下,一辆丰田与Kenworth合作推出的T680氢能卡车,光是加满氢气就要花掉765美元;而特斯拉Semi充满电只需110美元。一个字:贵!而这高昂的成本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市场接受度。而且,这还不算氢气储存和运输的额外风险,毕竟10,000 PSI的高压氢罐,想想都后背发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