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本田CEO为何难以解释日产合并的理由?

如果一场发布会能用一个词形容,那一定是“尴尬”。本田的CEO三部敏宏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日产作为合作伙伴时,干脆来了一句“这是个难回答的问题”。这让人不禁想问:两个状况频出的汽车品牌合并,真能碰撞出火花,还是只会点燃更多质疑?

为什么重要

在全球汽车行业大变局中,电动车已成主战场。落后一步,就可能彻底出局。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谈判,表面上是日本汽车品牌间的抱团取暖,背后却牵涉到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和市场洗牌的复杂局面。如果这场合并失败,不仅可能是两家公司的灾难,也会让日本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进一步失色。

关键点

  • 本田的困境
    虽然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车型表现尚可,但在电动车领域明显落后。与通用汽车的合作失败后,电动车战略面临重新规划的压力。
  • 日产的难题
    财务状况堪忧,经销网络混乱,电动车阵容缺乏吸引力。唯一的亮点是日本市场畅销的微型电动车Sakura。
  • 可能的驱动力
    日本经济产业省据传干预此次合并,以避免日产被外国企业(如富士康)收购。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英伟达显卡再创新高:5090性能亮眼,价格更亮眼!

近日,一张疑似英伟达RTX 5090和RTX 5080的价格表在中国市场流出,引发了硬件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根据爆料,RTX 5090售价高达18,999元,而RTX 5080也达到了9,999元。新一代显卡还没上市,钱包的压力已经先一步到来。

为什么值得关注

显卡作为高性能计算的核心硬件,早已超越游戏范畴,成为AI、大数据等领域的关键工具。显卡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玩家的升级计划,更可能影响各行业的技术革新速度。而这次传闻中的价格涨幅,可能预示着英伟达在硬件布局上的新战略。

关键点

  • 价格上涨幅度惊人:RTX 5090价格相比RTX 4090增长约37%;而5080基本维持与4080一致的价格水平。
  • 税收与成本:中国市场13%的增值税可能进一步拉高价格,这也让国内外价格差异更加明显。
  • 硬件升级:5090或将搭载32GB GDDR7显存,CUDA核心数超过2万,性能参数足以成为“地表最强”。
  • 定制版溢价:考虑到定制版显卡的加价传统,实际入手价可能会更高。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深思V3自称ChatGPT,背后的AI江湖水有多深?

本周,深思推出了全新AI模型深思V3,在基准测试上打败了不少竞争对手。然而,这款看似性能优异的模型,却在回答问题时自称自己是ChatGPT,还直接搬来了GPT-4的笑话,这让人不禁开始怀疑:深思V3的“自信”从何而来?AI领域内卷之下的“学习路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值得关注?

AI模型的训练成本和技术壁垒非常高,而深思V3的行为表明,在这个拼速度、拼性能的行业,可能已经有人开始“走捷径”了。如果模型直接学习竞争对手的输出,这不仅会引发版权与道德问题,还可能让模型的质量进一步下降。

关键点

  • 深思V3性能出色:能流畅处理编程和写作任务,在多个基准测试中领先同类。
  • 自称ChatGPT:在回答问题时,深思V3称自己是OpenAI的GPT-4,还详细说明如何使用OpenAI API。
  • 训练数据疑云:专家推测深思V3可能间接或直接使用了ChatGPT的输出作为训练数据。
  • 行业乱象:随着AI生成内容充斥网络,训练数据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难以彻底清除AI生成内容。
。。。 继续阅读

AMD 2025:能否成为英伟达的真正对手?

最近科技圈最火的名字莫过于 AMD,很多人开始讨论它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英伟达。坦白说,这话题真的有点太主观了,但也不失为个好入口,带大家深入了解这家半导体公司在 2025 年的机会与挑战。

AMD:逆袭的故事

AMD 的股价最近波动不小,但也证明了市场对它的期待。20 年前,它的市值还远不及 Intel,如今却成功翻盘,成为超越 Intel 的存在,这种“风水轮流转”式的逆袭,真是让人不禁感慨。不过,股价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复杂。要看清楚 AMD 是不是有戏,我们得从数据中心业务、AI GPU 市场、估值三大块来拆解。

数据中心:增长引擎的动力

数据中心业务可以说是 AMD 未来增长的发动机。数据显示,2024 年前九个月,AMD 的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 107%,这种两位数的增速让人想到英伟达在 2022 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AMD 将在 2025 年推出 MI325X 和 MI350 系列加速器,这些新品很可能帮助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当然,数据中心业务的好处不仅仅是收入。它还显著提高了。。。 继续阅读

认知差就是投资差:为何特斯拉股价还能飞十年?

最近,理想汽车的CEO对特斯拉的全视觉(FSD)系统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纯靠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技术不适合中国的复杂道路环境。他特别提到在夜间行驶时,大货车没有尾灯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像头的探测能力可能远不如激光雷达。然而,这真的是技术问题,还是一种认知上的差异?今天就来深挖这个话题。

全视觉 vs 激光雷达:到底谁更靠谱?

激光雷达爱好者的核心观点是,它能在黑暗中提供更远的探测距离,比如200米,这在一些突发情况下确实有用。但问题来了,难道我们人类夜晚开车的时候,是靠装在脑门上的激光雷达在开吗?显然不是。人类司机用眼睛观察路况,然后用灯光辅助,依然可以在黑暗中行驶。那么,特斯拉的逻辑就是,用更智能的算法和摄像头技术来模仿并超越人类司机的能力。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的成本高昂,而且对环境要求苛刻,比如在雨雪天可能会失灵。而特斯拉的目标是将自动驾驶系统打造成一种能够普及的产品,而非只有豪车买家才用得起的高端配置。这种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思考方式,可能才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们所不理解的。。。。 继续阅读

苹果要破4万亿市值了,你手里的股票还好吗?

苹果,市值即将突破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大到有点难以想象。如果你拿现在的股价乘一下公司的股份总数,结果就是这么离谱。但问题来了,苹果的成长到底还有没有天花板?还是说,这家公司真的要让华尔街重新定义“全球最赚钱的企业”?

AI的力量:市场还在低估?

说到苹果的未来,不可能不提AI。很多人可能觉得苹果的AI动作不像微软、英伟达那么猛,但这才是苹果的套路。它不说,但一直在干,比如最近的“Apple Intelligence”。有分析师说,这一块的潜力还没被市场完全意识到。什么潜力呢?苹果正在开发的那些基于AI的应用程序,有望催生一个全新的数十亿美金服务收入流。这听起来好像很玄乎,但别忘了,苹果做硬件起家,软硬件结合才是它的杀手锏。你想想,当AI深入到iPhone、Mac甚至Apple Watch时,用户体验会不会直接起飞?

iPhone升级周期:不止是换个壳

再来说说iPhone。每次一出新款,总有人吐槽“没啥变化”,但股价却年年新高。原因很简单,苹果已经不只是卖手机,它卖的是整个生态系统。比如,这次AI技术的融入,不仅能提升产品本身的吸引力,还会鼓励消费者更频繁地升级设备。过去你可能三年才换一次手机,现在可能两年就忍不住换了。尤其在中国和美国这些市场,苹果依旧是最强的品牌号召力。。。。 继续阅读

生成式AI是不是个大泡沫?不懂用的人才是!

那天看到这个文章把OpenAI比喻这个时代的雷曼兄弟。如果你现在还觉得生成式AI就是个啥都搞不清楚的猜谜游戏,那大概率你离实际工作已经有点远了。毕竟,能真正让一堆代码猝不及防写出来还能跑通的,也不是那些嘴上嫌弃AI “不准确” 的人。

说到底,这些批评者可能根本没看到AI在生产力上的飞跃,只抓着”错误输出”不放。

AI的生产力革命:从搜索引擎到生成式AI

回头看看当年搜索引擎刚出来的时候,有多少人理解它的真正价值?那会儿不少人只会吐槽:”这个结果根本不是我要的东西啊!” 但有些人很快发现,搜索引擎让他们的知识检索效率翻了好几倍。同样,生成式AI今天的情况也差不多。

对程序员来说,现在的AI代码助手就是个效率神器。写代码本身不是什么玄学,但调试和查文档却常常是耗时的黑洞。生成式AI能快速理解你的需求,甭管是Python、Go还是Kotlin,直接扔出段初步可用的代码。关键是,它不仅帮你省了时间,还把”我这逻辑没问题吧?”的信心递到你手上。。。。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Spotify被AI音乐攻陷?你听的可能不是“真人”!

Spotify最近被一波AI音乐冲击得有点晕头转向。原本靠音乐创作者撑起的流媒体帝国,现在正被一批批“不存在的艺术家”攻陷。更离谱的是,这些AI乐队不仅没背景故事,连脸都没有,却能拿下几十万月度听众。到底是创意产业的新革命,还是另一场内容水化危机?

为什么这事值得注意?

音乐流媒体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内容多样性与质量,而AI音乐的泛滥可能逐渐侵蚀这一核心价值。平台看似提供了更多选择,实则可能是质量与真实性的双重稀释,对真正的创作者和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种隐性损害。

关键点:

  • AI乐队现象:疑似AI生成的乐队如Jet Fuel & Ginger Ales和Awake Past 3,月度听众高达数十万,但毫无线上痕迹,甚至连真实身份都难以确认。
  • 虚假人物登场:Sofia Pitcher这个不存在的“歌手”,靠一张专辑竟然风靡数月,直到被调查媒体曝光,作品才下架。
  • Spotify的模糊态度:虽然CEO明确表示不会禁止AI音乐,但平台同时又以欺诈性内容政策为由移除部分AI艺术家的作品。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谁能想到?富士康超越戴尔,成全球最大服务器供应商

富士康居然要成全球最大服务器供应商了!你没看错,这家靠iPhone代工起家的台湾巨头,现在瞄准了AI服务器市场,直接抢了戴尔的风头。到底是偶然爆发,还是精心布局?别急,咱们慢慢聊清楚。

为什么这事值得关注?

服务器市场可不是普通的硬件生意,它是AI应用的基石,也是科技巨头争夺未来话语权的核心战场。从微软到亚马逊,这些云服务巨头几乎决定了AI基础设施的走向。富士康能在这个市场称王,意味着供应链和技术能力的双重突破。

关键点

  • 市场排名首变:Omdia数据显示,富士康2024年ODM直销业务增长迅猛,全球市场份额直接反超戴尔。
  • AI服务器需求飙升: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占了2024年数据中心支出的近一半,大手笔投资推动AI基础设施升级。
  • NVIDIA助攻:富士康与NVIDIA合作紧密,成为Blackwell GPU参考设计和NVL36、NVL72机架的主要供应商。
  • 其他厂商的表现:广达云科技和Super Micro等企业的收入也翻倍增长,显示市场整体都在吃AI的红利。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储能业务大爆发!亿纬锂能抢占供应链新高地

特斯拉又搞了件大事。这次不是新车,而是储能电池的供应链升级。2026 年,亿纬锂能将在马来西亚的工厂为特斯拉美国供应储能电池。看似一条供应链调整的消息,背后却藏着行业格局的大洗牌。

为什么重要

储能业务已经成为特斯拉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比汽车业务还赚钱。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储能市场需求爆发,谁能提供稳定、低价的电池,谁就能在这个万亿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这次合作,不仅是亿纬锂能的机会,也是特斯拉继续压低成本、扩大全球储能版图的重要一步。

关键点

  • 亿纬锂能是特斯拉找到的第六家电池供应商,其他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 新能源等。
  • 亿纬锂能计划从 2026 年起通过马来西亚工厂供应电池,有效规避美国对中国电池出口的高额关税。
  • 特斯拉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 30.5%,是汽车业务的 1.5 倍。储能系统如 Megapack,占收入主力,需求不断增长。
  • 特斯拉美国储能电池年需求量高达 40GWh,并计划通过自建工厂加强供应链控制。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