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自动驾驶野心:FSD V14 到底有多神?

最近,特斯拉(Tesla)的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FSD)迎来了重大突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马斯克(Elon Musk)最近在访谈中提到,FSD V14 将会带来一系列重大升级,同时特斯拉正在利用更强大的 AI 技术优化驾驶体验。有人说这次更新可能会让自动驾驶迈入真正的 “无监督” 时代,但也有人质疑特斯拉是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次 FSD V14 的更新到底牛在哪,以及它的真正意义。

FSD V14 的核心技术升级

自动回归 Transformer:让 AI 预测未来,而不是仅仅反应

一般人开车时,很多决策是靠直觉,比如看到前方行人迈步,你会猜测他可能要过马路,而不是等到他已经站到路中央才踩刹车。FSD V14 通过 自动回归 Transformer(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 让 AI 具备类似的预测能力。

简单来说,这个系统会分析过去几帧摄像头画面,并结合当前环境做出判断。例如,如果。。。 继续阅读

特斯拉FSD国际扩张:墨西哥先行,下一站会是哪里?

特斯拉最近在墨西哥正式推出全自动驾驶(FSD, Full Self-Driving),这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全球扩展进入新阶段。对于许多墨西哥车主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意味着他们将首次体验到真正的高级自动驾驶功能。市场上对FSD的期待已久,而此次落地也引发了对特斯拉国际战略的进一步讨论。

这消息一出,不少车主兴奋地摩拳擦掌,期待自己能亲自体验科技变革的浪潮。但在一片欢呼声中,另一边也有人默默皱起了眉头——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用?会不会变成“全自动翻车”?

FSD再下一城,墨西哥成最新解锁地区

这次墨西哥成为特斯拉FSD的第三个支持地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终于轮到拉美市场尝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特斯拉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之前FSD受限于地理围栏(geo-fencing),一旦车辆开出支持范围,FSD会立刻变回普通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墨西哥开放FSD,美国的特斯拉车主开车南下后,也能继续使用全自动驾驶,不会再被强行降级。对于那些习惯了FSD的车主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也不想在途中突然“回到解放前”。。。。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FSD卖1.2万美金?比亚迪直接免费送!

比亚迪再度发力,这次是正面对决特斯拉(Tesla)。过去比亚迪主要通过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而这次则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他们不仅整合了深度学习AI技术DeepSeek,还宣布驾驶辅助软件免费送。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售价高达1.2万美元,而比亚迪选择免费提供驾驶辅助软件,这种反向策略是否能改变市场格局?

为什么这很重要

比亚迪的价格战已经把电动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现在又开始在智能驾驶领域挑战特斯拉。这不仅让中国市场的竞争更激烈,还可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特斯拉靠软件订阅赚钱的模式,会不会因此受到冲击?

关键要点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场竞争,我们来看几个核心因素:

  • DeepSeek AI加持:比亚迪在活动上宣布整合DeepSeek AI,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化。
  • 免费策略:特斯拉的FSD目前售价高达1.2万美元,而比亚迪的驾驶辅助软件直接免费,让市场重新考虑自动驾驶的价值。
。。。 继续阅读

TOTO 不是只会做马桶?半导体圈的新搅局者来了!

TOTO 进军半导体?是的,你没看错。没错,TOTO 正在悄悄转型,把自己擅长的陶瓷技术带入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别小看马桶背后的黑科技,它正在成为芯片生产的重要推手。

为什么重要

半导体是未来所有科技的核心,任何能提高芯片制造效率的技术都值得关注。TOTO 的陶瓷技术不仅提高了晶圆吸附的稳定性,还通过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例如,生产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从传统卫浴品牌跨足半导体,这不仅是商业上的突破,也是制造业转型的经典案例。

关键点

  • 静电吸盘(Electrostatic Chuck):TOTO 的陶瓷材料应用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上,帮助晶圆稳定吸附,提高精度。
  • 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中津工厂(Nakatsu Factory)通过 AI 监测和自动化系统,将生产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 业务增长:2024 年 7-9 月,陶瓷业务占 TOTO 总营业利润的 38%,几乎与住宅设备业务并驾齐驱。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50 美元复刻 OpenAI?AI 产业的护城河还稳吗?

科技圈又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挑战,让资本市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这次是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他们用不到 50 美元的云计算成本,搞出了一个推理 AI 模型 s1,在数学和编程能力测试上,表现竟然能跟 OpenAI 的 o1 和 DeepSeek 的 R1 抢饭碗。最让人挠头的是,这玩意代码还直接丢 GitHub 上了,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为什么重要

AI 领域的竞争,本来就是个烧钱游戏,大厂们动不动砸个几十亿进去。但现在,几位研究人员用相当于一顿烧烤的钱,就能做出接近顶级水平的 AI 推理模型,这说明先进 AI 的门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低。这不禁让人思考,AI 模型的商业壁垒是否已经摇摇欲坠?在数据和计算能力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曾经高不可攀的 AI 技术是否会像软件行业一样走向开源和普及?那些投资上百亿美元的 AI 企业,该不会哪天被几个学生给超车吧?

关键点

  • 训练成本低得离谱:s1 的训练花费不到 50 美元,而大厂们通常得烧掉上亿美元。
  • 技术门槛开始松动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Mac用户噩梦:这款恶意软件连你的密码和钱包都不放过

一般而言,Mac 系统一直以安全着称。但是最近的信息袭击潮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Mac 真的那么安全吗?特别是“信息偷取器”(Stealer)这类恶意软件,已经成为最新的Mac病毒潮潮来袭。尤其是新一代 Poseidon,它可以盗取你的加密货币、密码以及启用社交工程攻击。看上去就像是惹上了一个无底洞。

为什么重要

信息偷取器不像之前的幽默幻求之丝,它直接锁定你的银行密码、信用卡资料以及加密货币链上资金。更惨的是,它能使用社交工程攻击,让你的同事和朋友也能成为袭击目标。最新报告显示,仅在2024年,Mac 的信息偷取器攻击次数大幅增长,大量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窃取信息。

关键点

  • 这些恶意软件通常偏好选择使用者在搜索正版软件时的结果作为混入机会。
  • Atomic Stealer(AMOS)从2023年开始大量流通,Poseidon 更是在2024年成为致命风险。
  • Poseidon可以偷取160余种加密钱包信息,并且不涉及用户同意就可以被盗了解金。
。。。 继续阅读

微软谷歌砸重金搞AI,结果市场给了一个大巴掌!

AI的投资狂潮已经持续多年,但真正的颠覆性变革似乎仍未到来。每个科技巨头都在疯狂砸钱,生怕错过这场技术革命。每个科技巨头都在疯狂砸钱,生怕错过这场技术革命。微软(Microsoft)说要花800亿美元盖数据中心,谷歌(Google)也不甘示弱,准备烧掉750亿美元。光听这些数字就觉得AI要腾飞了,然而看看股市,科技股却一个比一个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AI 投资潮的背后

现在但凡打开电脑或手机,都能看到AI相关的新闻。微软的Office全家桶已经被Copilot AI塞满,就算你不想用,软件也会自动蹦出来提醒你试试看。谷歌在超级碗(Super Bowl)广告上大吹特吹自家的Gemini AI,连奶酪的统计数据都能胡编乱造。

微软和谷歌的投资逻辑看似合理,毕竟AI需要海量数据和算力支撑。于是他们拼命买GPU,盖数据中心,幻想着AI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能帮他们赚翻。然而,市场却不买账。

微软发布最新财报后,市场反应激烈,股价一度暴跌8%。投资者本以为AI能带动Azure云服务增长,然而数据却显示增长速度从上一季度的33%降至31%,未能达到预期。投资者原本期待AI能带动Azure云服务增长,但现实却是增长速度从上一季度的33%降到31%。谷歌的情况也差不多,Google。。。 继续阅读

日产拒当小弟!本田合并案破局,谁才是最后赢家?

日产(Nissan)跟本田(Honda)合并的传闻一度让市场躁动不已,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这场大戏还没开场就直接散场。日产股价大跌4.8%,东京交易所不得不暂停交易,以确认相关报道的真实性并评估市场影响。反观本田股价直接飙升8.2%,这剧情怎么看都像是本田赢麻了,日产一脸懵逼。

本田到底想干嘛?

这场合并谈判,最早是日产和本田在2023年12月启动的,目标是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想要联手对抗比亚迪(BYD)和特斯拉(Tesla)。但问题是,本田的提议并非“平等合并”,而是希望日产成为自己的子公司,可能是出于对市场整合效率和品牌协同效应的考虑。这就像合伙做生意,本田要当大股东,日产只能做小弟。这能忍?

日产高层一听,直接炸了锅:“我们虽然这几年混得不咋样,但还不至于要给别人打工吧?” 于是,日产内部强烈反对这桩交易,最终决定退出谈判。

这次谈崩,日产损失惨重?

短期来看,市场当然不买账。股价大跌说明投资者对日产的前景充满怀疑,觉得连跟本田合作都谈不拢,以后还能干成什么事?但从长期来看,日产其实没那么惨。。。。 继续阅读

AI黑客都快成精了,你的网络安全还在裸奔?

Team of programmers writing digital code in the metaverse and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internet. Group of web designers developing a cybersecurity website, app or software late at night in the office

网络安全的AI军备竞赛:信任无常,验证至上

现在的世界,网络安全早就不是单纯的防火墙加个杀毒软件那么简单,而是黑客和安全专家之间的AI军备竞赛。AI的强大让网络攻击手段迅速升级,传统防御方式变得越来越难以应对。如果你还停留在“设个复杂密码就安全了”的阶段,那真的要醒醒了。

AI黑客的进化:从钓鱼到深度伪造

早些年的黑客攻击还讲究点“技术含量”,比如用木马、病毒、社工攻击,甚至雇佣间谍。但现在,AI直接把网络犯罪推进了工业4.0时代。最典型的就是钓鱼攻击(Phishing)。

传统钓鱼邮件往往存在语言不自然的问题,使得较为警觉的用户容易识破。但现在AI可不一样,它可以分析你的邮件习惯,甚至模仿你老板的写作风格,发一封超级真实的邮件,骗你点击恶意链接。

更狠的是深度伪造(Deepfake)。之前香港警方通报过一起案例:某跨国公司财务人员在视频会议中被“老板”要求转账2500万美元,结果发现那个“老板”是AI伪造出来的。这说明,现在光靠“视频会议确认”这种方式已经完全不靠谱了。。。。 继续阅读

续航、快充、安全性大比拼!LFP 和 NMC 你该怎么选?

如果你最近有在研究电动车,应该会看到很多人在讨论 LFP(磷酸铁锂)跟 NMC(镍锰钴)电池,甚至有些人讲得跟宗教战争一样,站错边就像加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消费者,根本不想管电池化学成分,只关心续航、充电速度跟安全性,那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的。来,我们简单暴力地聊聊这两种电池的优缺点,以及该怎么选才不会后悔。

电池的基本盘:LFP vs. NMC

先说结论,两种电池各有优缺点,重点是你的使用场景。如果你是日常代步通勤、家里有固定充电桩,不怎么跑长途,那 LFP 绝对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你是长途驾驶者,周末狂跑外县市,甚至有时候还会冲高速公路,那 NMC 可能更适合你。

LFP 电池(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

  • 便宜:生产成本较低,材料相对常见。
  • 安全:化学性质更稳定,起火风险低。
  • 寿命长:循环次数更高,适合长期使用。
  • 充电上限 100%:不像 NMC 那样需要担心充电过满。
  • 缺点
    • 能量密度低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