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要完了?Robotaxi才是真正不吃饭、不请假的司机

你知道吗?我们真的快不用自己开车了。不是开玩笑,也不是马斯克又在台上画大饼。就在这个月,特斯拉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奥斯汀和旧金山完成了1500次实际试乘,总里程超过1.5万英里。不是模拟,不是封闭测试场,而是真实道路的上路运营。讲白了,自动驾驶这东西,终于从实验室爬出来,开始抢Uber司机的饭碗了。

Robotaxi到底是什么?它是基于特斯拉自家的FSD(Full Self Driving)系统,再搭配一整套配套的叫车、派车、路线优化系统,让没有司机的Model 3和Y,真的能接你上下班、送你回家、甚至自己出去赚钱。它不是科幻小说里那种“十年后可能会出现”的玩意,而是现在已经在跑的实测项目。

。。。 继续阅读

为什么同样是做生意,有人忙成狗,有人贵到不讲理还排队买?

A woman shopping for luxury handbags in an upscale designer boutique, admiring the collection displayed on wooden shelves under warm lighting.

你有没有发现,两头忙、还不赚钱?越是讨好客户、拼命压价、天天跑量,结果反而越做越累。回头客没几个,利润更是被压得只剩渣。许多创业者一开始就掉进了“低价走量”的陷阱,想靠便宜先抢市场,等后面再调价格、做品牌、谈价值。问题是,你一旦让客户习惯了你便宜的样子,谁还会愿意为你的升级买单?

真正做得长久的生意,靠的从来不是便宜,而是“贵得有理”。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教你如何卖奢侈品,而是——用奢侈品的思维做你自己的生意

第一层:让自己变“稀缺”

越容易买到的东西,人们越不会珍惜。这不是心理学,这是现实。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排队也买不到的限量款,反而能卖出天价?不是因为它多实用,而是因为它不容易拥有

你做的生意也是一样。不要什么客户都接,什么条件都答应。这会让你看起来“谁都能来谈一谈”,没有门槛就没有地位。像我认识的一个做品牌顾问的朋友,他客户列表就很硬气:不谈价格,只谈价值。每年只接10个客户,一年就提前排满了。客户反而抢着来报名,生怕错过下一轮。。。。 继续阅读

从追剧到追市值:Netflix的万亿计划不只是嘴炮

不是要买下迪士尼,也不是再拍一部什么《鱿鱼游戏》的续集。他们是真的想把自己变成科技巨头——目标是:2030年冲击一兆美金的市值。

看到这个数字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又有人喝多了?但看完Netflix接下来几年打算做的事,我觉得它至少比币圈那些空投计划靠谱得多。

Netflix的真正对手已经不是串流平台

很多人还在看Netflix跟Disney+或HBO Max的恩怨情仇,但实际上Netflix早就不跟这些人玩了。他们现在对标的,不是内容公司,而是苹果、亚马逊、甚至Nvidia这种万亿美金俱乐部的常驻玩家

要玩进这个等级,Netflix要做的绝对不只是多拍几部美剧。他们的计划包含两个关键数字:

  1. 用户从目前的3亿,涨到4.1亿
  2. 年营收从390亿美金,翻倍到780亿

这不只是成长,这是变身,甚至是再造一个Netflix。

增长发动机1:国际市场的全力出击

Netflix很早就意识到:美国市场差不多饱和了,增长要靠出海。他们去年把。。。 继续阅读

修车成本只有别人一半,特斯拉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

讲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特斯拉秘密:他们靠着保修成本控制,悄悄省下了几十亿美元,而且还不是那种靠削减服务品质的方式省的。这不是开玩笑,就连福特(Ford)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GM)都被比下去了。你以为买车之后进原厂维修是常态,特斯拉却早就玩起了新招:用软体搞定硬体问题、用数据揪出潜在故障,甚至可以派出流动维修车直接杀到你家楼下。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这就是特斯拉现实世界的操作。

一辆车只赔236美元?开什么玩笑

先讲个数字让你震撼一下。2024年,特斯拉平均每台车的保修花费大约是236美元。对比福特同一时期每辆车高达1400~1500美元的支出,差距不是一点点。这还不是单一年度的偶然现象,过去四年特斯拉的保修成本都维持在超低水平,2021年到2024年间,每辆车的维修费用都没超过800美元。

更夸张的是,他们的保修准备金居然累积到了67亿美元,而且是实际支出远低于预估的结果。翻译成人话:特斯拉根本是保守估、实际花得少,多出来的钱躺着也能赚利息。这些准备金是公司在卖出每辆车时就预先提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一笔预计支出,主要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维修或召回留底。。。。 继续阅读

从电话亭到超充站,历史总是换个马甲重演

你有没有听过那种让人听了只想扶额的商业决策?像是90年代初印度移动电话刚起飞时,有家公司决定每公里建一个电话亭,怕人们找不到地方打电话。那时候,移动电话还贵得离谱,信号也不稳,所以建电话亭听起来挺合理。可问题是,大哥大没几年就飞速普及,那些电话亭几乎全废了,钱砸了个响亮的水漂。

这故事够老派了,但今天我想讲的,是它的现代版本:电动车时代的补能战场。

超充站背后的算盘

当你看到比亚迪要搞什么1000伏超级快充,还要到处建站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回到了那个印度故事?讲白一点,这不是单纯为了方便你我充电。你以为是科技进步,他们以为是工程预算。懂了吗?

比亚迪不是笨蛋,他们懂得怎么在产业政策里挖金矿。搞这种大规模、高压快充基础设施,不只是卖车的附加品,它本身就可以变成营收来源,或者是掌控产业话语权的工具。建站的钱谁出?当然是整合进卖车、卖电、甚至搞联盟的一环。再说了,承包这些超级充电站工程的,不少可是自家兄弟公司,工程发包、设备采购、系统集成,每个环节都能榨出利润,油水多到流出来。。。。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Shein、Temu 便宜时代终结?美国新规让你钱包哭泣!

美国最近对电商平台祭出了新规,Shein、Temu 和 Amazon Haul 这些靠”低值免税”政策(de minimis)起家的玩家要头疼了。便宜的小物件、快速直送的时代,尤其是服饰、美妆和小家电等品类,可能会迎来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配送时间。消费者要多掏钱,卖家得想办法补破洞。谁能活下来,谁会被淘汰?

为什么重要

美国政府这次不只是对 Shein 和 Temu 开刀,而是连中小电商都被波及。以前这些公司靠低值免税条款,能让小额订单免关税,成本更低,价格自然也更香。现在游戏规则变了,价格战可能告一段落,消费者不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可能开始寻找更划算的本土品牌或者二手市场。

关键点

  • 低值免税政策终结 Shein 和 Temu 约占美国所有低值免税包裹的 30%,这次政策调整对它们影响巨大。
  • 关税增加 现在每笔低于 800 美元的订单也得缴税,意味着 Shein 和 Temu 的运营成本上升,利润受压。
  • Amazon Haul 也受波及 这个 2023
。。。 继续阅读

日本人终于摆脱“加班地狱”?四天工作制的真相来了!

日本人的工作文化一向以“加班”著称。想象一下,到了晚上六点,办公室里的人还稳稳坐在电脑前,仿佛时间静止,没人敢先站起来走。这种场景在日本职场并不罕见。但最近,日本的一些公司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制度——四天工作制,而且不减薪。这到底是企业的人道关怀,还是资本家们的另一种精打细算?

日本的四天工作制是怎么来的?

别以为这是乌托邦的空想,其实,这种模式已经在部分企业中运行了几年。例如,佳能电子(Canon Electronics)开始测试四天工作制,让员工在四天内完成五天的工作量,并且薪资不变。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前提是,工作效率必须提高,否则公司不会让大家少做一天还拿一样的钱。

政府其实也在推一把。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实行更灵活的工作模式,包括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以及四天工作制。官方的宣传是,这样能让员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提高幸福感,同时减少通勤成本。然而,企业是否真的愿意让员工少做一天,而不影响运营?。。。 继续阅读

米其林翻车?百年轮胎大厂如何被中国轮胎卷到破产边缘!

米其林,一个靠卖轮胎成名,却意外在美食界掀起风潮的品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自己轮胎工厂关门的现实。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出了名后,自己的厨房却被成本压垮,最后只能关门大吉。是米其林的轮胎不行了吗?其实不是,而是竞争太激烈,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轮胎厂商用更便宜的价格、更快的生产节奏,把市场切得七零八落。米其林最近宣布最迟在2026年关闭法国两家工厂,约1200名员工饭碗不保。消息一出,工人们直接上街烧轮胎抗议,气氛堪比巴黎抗议燃油税的场景。

中国轮胎凭啥这么猛?

如果你最近有换过轮胎,应该发现一个现象:价格便宜的轮胎几乎都是中国品牌。别看它们名字不太熟,像玲珑(Linglong)、三角(Triangle)、赛轮(Sailun)这种品牌,早就杀进全球市场,甚至连欧美的汽车制造商都在采购。那么,中国轮胎凭什么能够抢占市场?关键点在于:

  1. 成本控制到极致:中国制造的工厂效率高,供应链完整,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都比欧洲低太多。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波音2024年交付量暴跌,空客狂飙突进,航空巨头走向何方?

波音最新的交付数据一出,市场瞬间炸锅。2024年全年交付量仅348架,同比下滑近35%,连竞争对手空客的一半都不到。这可不只是数字游戏,背后藏着航空业的风云变幻。面对空客766架的强势交付,波音怎么看?更重要的是,投资人该怎么看?

为什么这事值得关注?

航空业可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波音的节节败退不仅关乎公司自身,更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和金融市场。而且,波音的颓势和空客的强势对比,让市场对这两大巨头的未来格局充满想象。对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产业链重组、市场份额转移,甚至影响到股价和投资决策。

关键数据

  • 交付量滑铁卢:波音2024年全年交付348架,同比下降35%;空客交付766架。
  • 订单状况堪忧:全年毛订单569架,净订单317架(含会计调整),远不及空客的878架毛订单和826架净订单。
  • 供应链危机:供应商短缺导致飞机租赁价格不断攀升,预计创历史新高。
  • 订单取消:印度捷特航空倒闭,波音被迫取消130多架订单。
。。。 继续阅读

Shein与中国棉花争议:快时居风难以遮盖

一个以便宜和快速更新为出名的快时尚品牌Shein,在英国议会听证会上因拒绝回答是否使用中国棉花而成为众矢之的。然而,这场风波的背后不仅仅是供应链透明度的问题,更是关于品牌信赖、环境责任和全球化扩张战略的大考验。这对Shein来说,不只是一个棉花供应的问题,更是一场品牌信任危机的风暴。

为什么重要

全球快时尚行业正处于环境污染和人权争议的风口浪尖。特别是针对中国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指控,使得大型品牌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压力。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品牌的供应链透明度与合规性。如果Shein无法清楚地阐明其供应链中是否涉及新疆棉花,将极大地影响其品牌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的抵制和法律风险。这不仅是企业道德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Shein全球扩张和资本市场信心。

关键点

  • Shein首席法律顾问优思纳·朱在英国议会上多次拒绝明确回答是否使用新疆棉花,引发议员严厉质疑和公众舆论关注。
  • Shein表示其供应商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和巴西,强调难以有效监管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来源,但没有提供具体的监控措施。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