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感冒?错!它能要你命,别再傻傻分不清

2025年春节刚过,流感的新闻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版面,让人从假期的放松状态瞬间回归现实。尤其是艺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感染流感并发肺炎去世的消息,更是敲响了警钟。流感并非简单的小感冒,而是一种可能迅速夺人性命的病毒。它为何如此凶猛?普通感冒与流感有何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降低感染风险?

日本流感爆发的三大主因

日本的流感疫情本季异常严重,确诊人数刷新了26年来的纪录,单周确诊人数一度超过250万例。这个情况并非偶然,究竟是什么导致流感如此失控?

1. 群体免疫力下降

过去几年,大家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新冠病毒没怎么见着,流感也跟着被压了下去。结果,整个社会对流感的免疫力下降,这就像是好几年没运动,突然要你冲刺跑5公里,身体当然吃不消。免疫系统久未遭遇流感病毒,现在碰上了,反应自然没那么顺利。

2. 校园传播链

小朋友是流感最忠实的传播者,毕竟他们的防疫纪律基本靠爸妈盯着。而这次数据显示,日本全国四成流感感染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这群小可爱们在学校里密切接触,病毒轻松在人群中扩散,回家后再”无私奉献”给爸妈和家人。

3. 冬季干燥环境

冬天天气干燥,空气中的病毒悬浮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一个人打喷嚏,病毒就能在空气中”飘飘然”地存活更久,增加感染机会。加上大家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变长,病毒传播的速度自然快上好几倍。

进入高峰,流感和感冒怎么分?

进入流感高峰期了,大家一定有个共同困惑:「喉咙痛,是感冒还是流感?」这边教你几个简单的方法来区分。

  •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症状主要局限在鼻子和喉咙,流鼻涕、喉咙痒、偶尔咳嗽,但通常不会高烧。
  • 流感(Influenza):病毒直接攻击全身,除了咳嗽、喉咙痛,还会伴随高烧、肌肉酸痛、极度疲劳,甚至头痛。
  • 病程长短:感冒通常一周内好转,流感则可能拖上两周甚至更久。
  • A型 vs. B型流感:A型流感是台湾和日本这波疫情的主要毒株,而B型流感除了上述症状,还可能引起肠胃不适,例如腹泻、呕吐等。

为什么流感会致命?

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休息几天就会好。但实际上,流感病毒对人体的破坏性远超一般感冒,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致命并发症。

流感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屏障,让细菌轻易入侵,导致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疾病,甚至让病情急转直下。

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年长者和幼童,流感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肝肾衰竭,或直接诱发心血管问题,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如果出现以下五种症状,就该立刻就医:

  1. 持续高烧不退
  2. 呼吸急促或极度虚弱
  3. 吃不下东西
  4. 精神状态不佳或出现意识模糊
  5. 剧烈胸痛或心悸

1918年大流行的启示

回顾历史,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堪称最具毁灭性的流感之一,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受到感染,死亡人数估计在4000万至5000万之间。这场大流行起源于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病毒跨物种感染人类后迅速传播,并演变为H1N1毒株,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

虽然1918年流感已成历史,但它的影响远未结束。2009年H1N1新型流感的爆发,其病毒株就被发现是1918年毒株的”后代”。换句话说,病毒虽然能变异,但它们的”家族基因”仍在我们周围徘徊。

如何保护自己?

Cold sick african woman blowing nose

听完这些故事,可能有人开始焦虑:「怎么办?要怎么防范?」其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老生常谈”的几个方法,但关键在于,你真的有做吗?

  1. 疫苗不能省
    • 每年流感疫苗的病毒株都会调整,以适应当季的流感变异。即使你去年打过疫苗,今年还是要补。
    • 高风险族群(老人、幼童、慢性病患者、常出国的人)更应该按时接种。
  2. 口罩真的有用
    •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防流感!有些只是防花粉或尘螨,要选择真正有病毒防护功能的。
  3.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 吃好、睡好、压力别太大,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比吃一堆保健品还管用。
    • 如果生病了,就别硬撑着去上班或出国,降低传染他人的风险。

小结

流感每年都会如约而至,但它绝不是一个温和的访客。严重时,它能导致全球性大流行,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

疫苗打了没?口罩戴了没?身体顾好了没?

如果这些都没做,就别等到被送进急诊室才后悔。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流感没什么啦!」你可以微笑回他一句:「希望你不会成为下一个流感统计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