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张纸,打败分心怪兽:专注力提升的神级小技巧

Stressed worker struggling with multiple tasks at desk in bright office space during daytime

你有没有试过,手机一滑,结果整整一小时不知道自己干了啥?如果你常常在这种状态下醒来,那你可能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没有意识到:你根本还没准备好专注。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处处是通知的年代,注意力被榨干得跟银行账户一样快。

很多人讲专注,讲得跟练气功一样高深,讲得那么玄乎,好像不关掉 WiFi 就没办法开始。但其实有个超简单的做法:在你专注的时候,旁边放一张纸,把那些想打断你注意力的鬼东西,全部写下来就好。没错,就是这么土法炼钢。这个方法听起来像幼儿园老师叫学生不要讲话,但对大脑真的有效。

为什么你会不断分心?

你以为你能多工处理,其实你只是在不断切换任务,而每次切换都会让效率变得更低。你要写报告,突然想到要查个股价,查完顺便看个 Telegram,接着就忘了刚刚写到哪。科学研究早就证实,大脑切换任务的时候,其实是在浪费注意力的燃料。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脑中突然冒出一些“好点子”或“待办事项”,你不马上做就会怕忘记,于是你就放下手边的正事去处理这些分心念头。结果是事情没做完,时间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新瓶装旧酒,RTX 5060登场:升级幅度感人,但钱包更痛

NVIDIA又来撒糖了。这次他们决定在Computex开幕前,偷偷丢出一张新的甜点卡——GeForce RTX 5060,价格锁定299美元。虽然外界还在等官方大吹特吹,但圈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玩家的钱包,不安分了。

为什么重要

RTX 5060不仅是NVIDIA新一代入门级显卡的开端,还直接关系到2025年中低端显卡市场的价格战走向。更关键的是,它反映了NVIDIA在后AI浪潮下,如何继续维持PC游戏市场的地盘。

关键点

  • 5月19日上市,搭载GB206核心,3840个CUDA核心
  • 8GB GDDR7显存,128-bit位宽,带宽448 GB/s
  • 采用PCIe 5.0标准,但仅限8条通道
  • 功耗145W,适合中小型机箱用户
  • 上市当天同步解禁测评和销售,购买时可能无第三方评测参考
  • 定价与RTX 4060一致,都是299美元
  • 面临AMD Radeon RX 9060 XT的直接挑战

大局观

在AI芯片爆发的背景下,NVIDIA并没有放弃游戏玩家这块传统蛋糕。RTX。。。 继续阅读

最贵的内耗,是你演太多戏

Adhd.

你有没有被这种话击中过:

“你活着时,没几个人真正在意你。你走了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人记得你。”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整个人愣住了。它像一把钝刀,割不开,却能一下一下磨掉你对世界的期待。听起来残酷,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别太把自己看得太重。

忙碌,是一种自我加戏

我们每天焦虑地卷来卷去,到头来才发现,很多所谓的“压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演出来的戏。没人真的天天盯着你表现得好不好,大多数人忙着顾自己的生活,根本没空惦记你。

“别人怎么看我”“我有没有被认可”这些执念,说白了就是精神内耗。累的根源,不是事多,而是心太吵。

如果你的焦虑是因为想讨好所有人,那真的没必要。人生中最重要的,是那几个真正懂你、挺你的人。点头之交,够礼貌就行,不必较真。

痛苦,有时是内心加工出来的

更扎心的是:我们很多的“痛苦”,其实不是现实带来的,而是情绪的二次创作。加班是现实,觉得自己委屈、没价值,是情绪的戏。

你之所以觉得撑不下去,不全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因为你在脑中上演了一部《我是全世界最惨》的独角戏。。。。 继续阅读

美国经济自己爆了,还怪别人?这锅甩得太艺术了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才刚换了总统,美国经济就像坐上溜滑梯一样,一路狂跌。股市下滑、美元贬值,小企业接连倒闭。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正在上演。如果这是一出舞台剧,那剧本真可以拿金酸梅奖。

美元与股市:联手下坠的双响炮

美元兑主要货币贬值近10%,美国国债殖利率飙升,股市却一片惨跌。这种组合,以前只有在金融危机时才会看到,现在却成了家常便饭。更诡异的是,美联储明明在降息,房贷利率却卡死在7%。这背后显然是市场对通胀和政策方向的信心崩塌,连最老道的投资人也开始迷茫。

别怪别人,这锅美国自己背

更荒谬的是,这次经济危机并不是外部打击,而是政策自己“作”出来的。疫情后,美国GDP与债务的比例其实已稳定多年。但这届政府一连串政策像是放烟火:Doge预算节流改革、随意上马的关税、乱七八糟的补贴计划,不仅没起到刺激作用,反而拖了经济的后腿。

财政赤字高达2万亿美元,却靠强劲的GDP增长勉强撑住。但你不能永远靠“撑”。于是政府提出“节流”,目标是省下1500亿美元。听起来很威风?其实就像一个年薪五万的人,每年省下九十块,连一杯星巴克都换不来。这种操作对债务山几乎毫无作用。。。。 继续阅读

想要暴利?那TLT不是给你的——它是给想睡得着觉的人

Trade and finance concept.Businessman checking stock market by his smartphone and laptop.Caucasian Male using mobile phone investing application.Stock market investment and trading app in hand.

最近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市场开始有点神经质。美股、亚洲市场连着几天像是感冒发烧一样,一下跌一下涨,搞得大家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如果你正在烦恼该怎么应对这种高波动的局面,或许你已经注意到市场上不少投资人开始重新关注长期美债ETF,比如 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TLT)。这种债券ETF到底值不值得买?买了之后,是吃利息、躺平当债主,还是会变成韭菜第二?我们来拆一下。

大环境不妙:谁都在等风来

先讲背景。2024年第一季,全球股市基本上被特朗普的一连串操作搞得鸡飞狗跳。清明节那阵子,他宣布针对亚洲几个出口大国恢复关税,市场直接吓坏,多空双杀连发,连债市也不安生。

你可以不管他讲什么,但市场不会。投资人一怕,资金就会往美债跑,尤其是长期公债。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像 TLT 这种美债ETF又重新走红。

债券ETF是干嘛的?

如果你对债券ETF还不是很熟,简单来说就是:你出钱让基金帮你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然后每年领点利息,有时还能赚点债券价格上涨的差价。和直接买债的差别是,你不需要自己管到期、不用去开户买一张十万美元的美债,ETF把这些复杂事搞定了。。。。 继续阅读

Uber要完了?Robotaxi才是真正不吃饭、不请假的司机

你知道吗?我们真的快不用自己开车了。不是开玩笑,也不是马斯克又在台上画大饼。就在这个月,特斯拉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奥斯汀和旧金山完成了1500次实际试乘,总里程超过1.5万英里。不是模拟,不是封闭测试场,而是真实道路的上路运营。讲白了,自动驾驶这东西,终于从实验室爬出来,开始抢Uber司机的饭碗了。

Robotaxi到底是什么?它是基于特斯拉自家的FSD(Full Self Driving)系统,再搭配一整套配套的叫车、派车、路线优化系统,让没有司机的Model 3和Y,真的能接你上下班、送你回家、甚至自己出去赚钱。它不是科幻小说里那种“十年后可能会出现”的玩意,而是现在已经在跑的实测项目。

。。。 继续阅读

特斯拉Q1财报背后的真相:机器人、自动驾驶和马斯克的多重宇宙

你有没有发现,马斯克每次开财报会时,不管数字好不好,总能把话题转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未来蓝图?不是因为他会演戏,而是他讲的东西,真的有点料。

这次 2025 年第一季的财报会也是一样,虽然 Model Y 的交付掉了、比特币亏了、品牌形象遭遇挑战、关税政策也持续施压,但马斯克还是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他的「科技圣城」——自动驾驶、机器人,还有让传统车厂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的极致制造方式。

但冷静一下,我们该认真拆解:特斯拉现在真的安好?他口中的「最有价值公司」梦有机会实现吗?投资人到底该冲、该等,还是转身离开?我们继续看。

一、短期挑战:数据难看,但背后不全是坏消息

2025年Q1财报出来后,特斯拉的数据几乎是灾难级的。不仅毛利率跌了,每股收益也远低于分析师预期。但你以为股价会崩?错,盘后一度飙升5%。这不是散户的错觉,而是华尔街对Robotaxi和FSD的下注。而这一次,马斯克说:我们玩真的了。

Q1 Model Y 交付量下降,原因并不复杂:特斯拉几乎同时更新了全球所有工厂的生产线。这种操作在车界几乎没人敢做——把一台全球最畅销车同时升级到新版,当然短期产能就会受影响。。。。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电动车大军来袭,油车准备退场,新加坡成亚洲挪威?

电动车在新加坡热卖,不是新闻了。但在2025年第一季,它们的存在感突然暴涨,直接干到40%的市场占有率。你没有看错,每卖出10辆新车,就有4辆是电动的。这种速度,连很多专家都被吓一跳。

为什么这件事值得关注

这不是环保话题,这是一个趋势翻盘的现场。电动车在新加坡一向因为充电站少、价格贵、维修未知数而被嫌弃。但现在,在政府补贴、厂商杀价、消费者心态转变的三重夹击下,传统汽油车开始边缘化。

关键数据看这边

  • Q1 2025,新加坡注册新车10,883辆,其中电动车占4,383辆,占比40.2%。
  • 相比2023年18.1%,成长速度接近翻倍。
  • 中国品牌BYD(比亚迪)以2,183辆独占鳌头,占整体新车的20%。
  • 特斯拉(Tesla)和宝马(BMW)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 新进新加坡的小鹏(Xpeng)已跃居第四。
  • 电动车最多可获得$40,000新币税务减免。
  • 内燃机车最严重可被罚$20,000。
  • Category A COE(较便宜)EV已占45%,渗透率预期持续上升。
。。。 继续阅读

为什么同样是做生意,有人忙成狗,有人贵到不讲理还排队买?

A woman shopping for luxury handbags in an upscale designer boutique, admiring the collection displayed on wooden shelves under warm lighting.

你有没有发现,两头忙、还不赚钱?越是讨好客户、拼命压价、天天跑量,结果反而越做越累。回头客没几个,利润更是被压得只剩渣。许多创业者一开始就掉进了“低价走量”的陷阱,想靠便宜先抢市场,等后面再调价格、做品牌、谈价值。问题是,你一旦让客户习惯了你便宜的样子,谁还会愿意为你的升级买单?

真正做得长久的生意,靠的从来不是便宜,而是“贵得有理”。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教你如何卖奢侈品,而是——用奢侈品的思维做你自己的生意

第一层:让自己变“稀缺”

越容易买到的东西,人们越不会珍惜。这不是心理学,这是现实。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排队也买不到的限量款,反而能卖出天价?不是因为它多实用,而是因为它不容易拥有

你做的生意也是一样。不要什么客户都接,什么条件都答应。这会让你看起来“谁都能来谈一谈”,没有门槛就没有地位。像我认识的一个做品牌顾问的朋友,他客户列表就很硬气:不谈价格,只谈价值。每年只接10个客户,一年就提前排满了。客户反而抢着来报名,生怕错过下一轮。。。。 继续阅读

比起听明牌,猴子闭眼选股还赢得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刚接触投资的时候,打开财经节目,分析师一边画线一边念着“黄金交叉”、“头肩顶”。顺带还推荐几只“马上要起飞”的股票。你当时是不是觉得,哇,这就是专业人士的世界,好像跟上了他们的脚步,就能离财富自由更近一点?

可几年过去,你账户的绩效却告诉你:这些“神奇的选股公式”和“技术图形”可能不值一提。那到底为什么我们会对股票推荐和图表分析这么着迷?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到底通不通?

股票推荐:比不上随便抽卡

很多人把“选股推荐”看作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仿佛哪个大V、大师、财经KOL推荐了哪支股,那只股就一定能涨。但如果我们把选股推荐放进概率模型里去看,结果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简单但震撼的模拟实验:假设你找250个“大师”来各推荐5只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三年后平均绩效统计发现——居然90%的组合赚钱,80%能打败市场平均水平。重点是,这些组合是“随机选的”。

换句话说,就算你是只猴子随便抽股票,放着不动,三年后你跑赢多数基金经理的机会仍然很高。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结果。那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别人的推荐?是我们懒?还是我们根本没搞清楚怎么评估一个选股建议的好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