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2025年这个股市,看起来比马斯克的火箭还飘。你以为2020的疫情股灾已经够疯狂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剧本: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开局就是一个贸易战2.0,而且这次是把“关税”当成了终极武器,一刀砍下去连自己人都吓一跳。
先说重点,S&P 500(追踪的ETF就是SPY)从4月2日开始到今天4月10日,已经跌了超过12%。以指数大概在5,700点的高点来说,直接跌到5,016点,堪称史诗级开局。这种跌法不是技术性回调,是直接跳进熊市的起跑点。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
贸易战升级:打人也会反伤
这波崩盘主因很简单——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开出104%的”对等”关税,翻译一下就是”你卖我东西我就收你双倍价钱”。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手一个34%的反制关税,还放话准备全面反击。
这种你来我往当然不只是政治秀,它实打实打击的是企业供应链、出口商利润,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项来自耶鲁预算实验室的研究指出,这种政策可能让美国家庭一年多花3,800美元(差不多是一台iPhone 16 Pro Max换两只AirPods的价差)。
如果你还记得2018那波中美贸易战,S&P 500从高点跌了19%。但那次的关税强度远低于这回。现在不只是对中国,而是一次性打到185个国家,真的是全球无差别攻击。
市场情绪崩盘:投资人集体跳船
从最近几天道琼斯(Dow Jones)单日振幅超过1,700点就知道,市场现在是处于”惊恐模式”。当市场开始以情绪而不是基本面定价,那就代表任何利空消息都有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参考过去的大熊市,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2020年的新冠疫情,指数跌幅普遍在30%到50%。虽然这次还没有金融系统崩坏或病毒蔓延,但一个全球性的贸易冻结,已经足够让大企业营收预警、裁员潮开启,投资信心直线下滑。
基本面转弱:消费与企业营收双杀
美国GDP有70%靠消费拉动。如果通膨加上关税让民众生活成本激增,那接下来零售、服务、科技股可能会受到双重打击。
摩根大通(JPMorgan)和贝莱德(BlackRock)都已经发出警告,认为如果贸易战持续两季以上,美国可能会陷入技术性衰退。企业方面,毛利率下滑几乎是必然,像苹果、Nike这种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可能已经在内部分析最坏状况了。
三种可能情境:从小感冒到急诊病房
乐观情境(跌15-20%):如果特朗普开始对日本、韩国等盟友让步,甚至跟中国谈判降温,SPY可能会在4,500-4,845区间止稳。
中性情境(跌20-30%):若贸易战继续扩张,更多企业下修财测,投资人认赔杀出,SPY可能落在4,000-4,275之间。
悲观情境(跌40%以上):如果再叠加一个黑天鹅事件,比如银行危机或油价暴跌,指数可能直接腰斩,最惨可能看到2,450点,回到疫情低点。
但现实中,市场不会让你轻松押注哪种情境。更可能是今天像要谈判明天又反口,股市像坐云霄飞车一样上下冲刺。
我个人怎么看?
我倾向于中间那种情况,25-30%的跌幅很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没有强心剂(比如降息或财政刺激)的情况下,市场可能继续往下试探底部。
不过讲难听点,市场最怕的其实不是坏消息,是不确定性。你给个确定的烂局,市场反而会找到反弹的借口。现在的问题是,连烂局都还没定型,每天都像在看特朗普的即兴脱口秀,没脚本、没逻辑、但市场硬要认真对待。
小结
投资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连为什么亏都搞不清楚。如果你还在问:“是不是该抄底?”那代表市场还没真正见底。真正的底,是你连打开券商App都不想的时候。
这时候的操作建议是:保留现金、降低杠杆、关注真正受惠的逆势产业(例如本土制造、电商物流、某些军工股)。而不是幻想特朗普下周就突然变身自由贸易派。
毕竟,这不只是经济战,更是一个关于选票、民粹、与个人legacy的战役。你要赌的不是经济复苏,而是特朗普下一步会不会踩刹车。
所以,你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