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5000亿美金新战场!AI芯片巨头的赌注有多大?

随着AI需求的爆发,AMD和NVIDIA两大巨头正激烈竞争,试图在数据中心与AI加速器市场分得一杯羹。AMD近期的“Advancing AI 2024”活动上,一口气发布了多款AI和数据中心新品,还抛出5000亿美元的市场预测。然而,市场反应却远不及预期,股价反而显得平平。究竟是技术不够硬,还是市场不够买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度拆解这场AI芯片之争。

为什么重要:AI芯片市场是半导体行业的“新战场”。随着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需求激增,市场对高性能计算和AI加速器的需求正爆发式增长。5000亿市场规模不仅是个数字,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

关键点

  • 新品发布:AMD推出了第五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Instinct MI325X加速器以及Ryzen 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主要针对数据中心与AI市场。
  • 市场预测:AMD预测AI数据中心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从450亿美元增至5000亿美元,显现其市场潜力。
。。。 继续阅读

巨型筷子接火箭?SpaceX如何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抓住超级重型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们用两根“筷子”接住了从天而降的巨型火箭,你大概会觉得对方是在开玩笑吧?然而,SpaceX还真这么干了!这年头,科技不仅脑洞大开,还在持续刷新我们的常识。这次,SpaceX不仅要让火箭安全回收,还特地拆了传统的着陆支架——因为他们有“筷子”!这些“筷子”其实是发射塔上的巨型机械臂,不仅可以精准夹住火箭,还能节省不少着陆设备的重量,这对未来任务来说意味着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火箭回收革命:为什么用“筷子”而不是支架?

首先要搞明白,SpaceX不是闲得慌才搞这么个奇葩设计,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理由。以往的火箭回收,依赖的是支架着陆,可是支架自带重量和稳定性问题,影响了火箭的可用载荷。于是SpaceX团队问自己:有没有更轻量化、更精准的回收方案?答案是:有,把发射塔的机械臂当成“筷子”,直接在空中接住火箭,既可以消除支架带来的负担,还能更灵活地控制降落点。

想象一下,用两根巨大的机械臂精准对准高速降落的火箭并“夹住”它,工程上的挑战之大,实在不言而喻。但SpaceX的工程师们,就是喜欢挑战极限。。。。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苹果揭底:AI推理能力“崩溃”,你的决策安全吗?

随着AI的普及,人们对其智能能力寄予厚望。然而,苹果的一项新研究却揭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聪明”的大型语言模型并不具备真正的推理能力。研究表明,稍微变换问题的措辞或增加无关信息,AI的表现便会大打折扣,甚至算错基本问题。这无疑为对AI过度依赖的行业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重要:苹果的发现提醒我们,当前AI模型的智能并非真正的“理解力”或“推理力”。在商业决策中,如果AI仅依赖于模式匹配而非逻辑分析,那么错误判断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科技驱动的企业,了解这些AI的局限性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成败。

关键点:

  • 新基准GSM-Symbolic:苹果团队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基准测试GSM-Symbolic,用来检验语言模型在推理上的脆弱性。结果显示,稍微改变问题的数字或结构,模型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 数学推理的脆弱性:简单的数学问题也能让AI“崩溃”。当问题里多加一个无关信息,例如“某些数量的差异”,AI常会误以为这信息会影响最终答案,导致错误。
。。。 继续阅读

靠SCHD退休?想太多!S&P 500才是隐藏王者

在今天的投资世界中,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几乎就是懒人财富增值的代名词,SCHD作为红人榜上的高分红ETF,一直被视为“退休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作为一个对股市起起伏伏见惯不惊的老玩家,我得提醒你,想光靠它退休?省省吧!因为SCHD的红利增长虽然稳定,但要想单靠分红收入在退休后“财务自由”,这条路可不平坦,甚至可能越走越窄。今天我们就来个数据对决,把SCHD跟S&P 500放在一起扒个彻底,看看到底是谁的表现更配得上你那份辛苦钱!

1. SCHD的“诱人光环”:高分红真的稳赚不赔?

SCHD确实有点意思:低费用,质量股,高分红,持仓稳定……单看这些标签,好像每一项都在说“来啊,投我啊!”尤其对于不想瞎折腾、又想拥有“退休现金流”的朋友来说,SCHD的分红增长率和稳定性特别有吸引力。拿过去十年数据看,SCHD的年均股息增长率约11%,连续12年红利稳步增加,这样的成绩放在ETF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继续阅读

特斯拉的未来局:机器人出租车一出,谁还敢说“失望”?

特斯拉的未来蓝图一出,又是股价大跌,分析师唱衰,媒体群起而攻之,称“令人失望”。如果你跟我一样关注特斯拉也不下几年,这些套路大概也见怪不怪了。像极了当年Model 3、Cybertruck面世时的舆论场,每次重磅发布之后,总有人对未来的蓝图嗤之以鼻。殊不知,这些评论每隔几年就被现实打脸,成为未来投资的“注脚”。

一、特斯拉的大计:用机器人出租车重塑出行

说特斯拉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布局,可能就是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了。这款车将以低于30,000美元的价格推向市场,并计划将每英里的使用成本压低到20美分。就这么个数,一下子把Waymo、Cruise这些对手远远甩开。为什么?这不只是关于“打车”的未来,更是关于“自动驾驶服务”的未来。

你可以想象,当机器人出租车上路时,市区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会被彻底颠覆。试想一下,在未来,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司机绕路”“计价器飞速跳”等问题了。这不是只属于Uber、Lyft或滴滴的生意,而是属于所有人——因为任何一个车主都可能成为“小老板”,管理自己的一队机器人出租车,从而实现“躺着赚钱”的梦想。。。。 继续阅读

星舰第五次发射冲刺!马斯克与 FAA 的太空拉锯战

美国航空航天界的新宠 SpaceX,近来遇上了头疼的“FAA难题”。说是太空科技,但和地上的“人事斗争”也没啥两样!马斯克雄心勃勃地要把星舰(Starship)送上天,第五次发射就在眼前。但天有不测风云,连 SpaceX 也得低头。原因?因为一切还得看 FAA 的脸色,批准不批准还不一定。

你可能会问,这可是 SpaceX,别家要发射火箭说卡就卡的,“科技狂人”马斯克的公司应该是“高科技特权”吧?结果还真不是,想上天一样得规规矩矩等许可。即便星舰的“筷子”系统已经准备好“空中抓捕”火箭,FAA 可没那么轻易放行。他们要担心什么呢?就连发射场周边的湿地保护和排放都算在内,甚至连音爆都成了考虑因素。

SpaceX 为啥非得飞不可?背后的天价成本

。。。 继续阅读

忙碌≠高效?破解“伪生产力”的迷思!

忙碌就是高效?想得美!

别以为一天到晚忙碌就是生产力的象征!每个人似乎都习惯了用“忙”来定义自己,尤其在职场上,好像越忙就越重要。可是回过头看看,有多少人其实只是被低价值任务、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无穷无尽的琐事牵着鼻子走?忙碌的确给人一种错觉,让你觉得自己很充实,但这与真正的高效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如何跳出“伪生产力”的陷阱,把时间用在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

一、识别“伪生产力”:你的时间花哪儿了?

忙碌和高效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你的时间是否被“有意义”地使用了。曾经有个朋友天天加班,忙得连晚餐都顾不上吃。你问他忙什么?他也是一脸茫然——打报告、开会、整理资料,干了一堆“必须完成”的事,可实际上并没有推动任何核心目标。

现实情况
想想看,哪些工作对公司或个人的成长有实际影响?对个人来说,能推动收入增长的活动才是“高价值”;对企业来说,直接影响利润、客户体验的才是“高价值”。如果你每天都在忙的事情对核心目标没有直接影响,那就该停下来反思了。。。。 继续阅读

Cybercab亮相:特斯拉如何重新定义出租车业?

特斯拉最近的新品发布会简直就是一场科幻秀,舞台在南加州的华纳兄弟影城,马斯克伴着穿着宇航服的工作人员从蝴蝶门走出,不免让人觉得特斯拉的野心比电影还要大胆。而这次的主角,是一辆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这个出现在片场的未来出行工具据说要在三年内投产,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细节极少,甚至连最基本的上路标准都没交代清楚。

未来出行的「梦」与「风险」

让我们先来看看Cybercab这个概念背后的意义。特斯拉一直以来在自动驾驶上标榜技术领先,但就目前来看,想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充满了挑战。想象一下,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在现实世界中穿梭,面对突发情况时要怎么应对?更不用说目前全球很多地区在自动驾驶法规上还没通过,即便是最前沿的美国也不过是在个别城市小规模测试。

想象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马斯克自2016年开始就不止一次承诺自动驾驶的“即将到来”,而每次的实现时间却总在后延。所以这次的“2026年量产”承诺究竟靠不靠谱?是一个未来式愿景,还是一场“高科技梦”中的烟火秀呢?。。。 继续阅读

全球AI之战:OpenAI在新加坡设立亚太总部,东南亚会成为下一个硅谷吗?

看到新闻说OpenAI要来新加坡开分部,但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选这个小岛?这个决定背后藏着的,不只是“新加坡科技人才多”这么简单。讲白了,OpenAI盯上的其实是东南亚的潜力市场和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力度。

新加坡政府不是第一天玩AI,这里早就有AI Singapore这个计划,主打的是生成式AI,特别是要为东南亚打造符合当地文化和语言的模型。AI Singapore还打算用“Sea-Lion”计划训练出东南亚版本的ChatGPT,真是有心。

新加坡凭什么成为OpenAI的“亚太总部”?

先从地理位置讲,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中心点,又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政府一直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吸引力不小。再来,别小看新加坡的人才和数据基础设施,虽然地方小,但这里的高端人才密度和AI应用速度可不是吹的。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愿意砸钱搞AI,吸引大公司来这里落地,这一点其实远比表面看上去的“科技重镇”来得更实际。

想象一下,一个国际大厂想要进入东南亚市场,新加坡可以给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完善太多。对OpenAI来说,入驻新加坡就是找个跳板,不仅能打入本地市场,还能快速辐射周边。。。。 继续阅读

6300点的诱惑与风险:赚钱、亏钱的关键就在这一点

Wallstreet

以色列打伊朗?高盛喊标普6300?听起来是股市大好啊,但实际情况远比表面复杂。高盛的6300点预测,乍一看真是令人振奋,不过你仔细一想,这其中的风险还真不少。再搭配以色列的动作、企业利润率被压缩、市场估值高企,股市的未来真的是人人能赚得盆满钵满吗?来,我们逐一剖析。

一、6300点的目标值——赚大钱的机会还是“空中楼阁”?

高盛最近给标普500定了个新目标,12个月内要冲到6300点。大家一看数字就“wow”,这不就是眼下的一张稳赚不赔的支票吗?但是,冷静一下,高盛这数字是基于每股盈利(EPS)逐年上升的假设,并给了个22倍的市盈率来估算。22倍市盈率,你可能觉得“还好嘛,过去也不是没见过”,但要知道,我们曾经达到过这个高位,还记得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吗?当时也是“世界将彻底改变”的雄心,然而泡沫吹大了,自然破裂。

通胀的双刃剑
近年来的高通胀让企业“乐开了花”,随便涨涨价就能撑住利润。可现在通胀降温了,企业想再涨价就不是那么容易。简单来说,之前的价格上涨掩盖了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一旦通胀降低,企业只能靠利润来消化成本,这对很多公司来说就是一道“选择题”:提高价格冒着消费者不买账的风险,或者干脆自己少赚点。于是,高盛给出的EPS增长11%显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如果市场期望的这个数字过高,那6300点的估值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