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总统最大?债市一出手他也跪

一听到总统放话要加关税,债券市场先炸了。原本是避险天堂的美国国债,突然被投资人当成了烫手山芋。这次的主角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国际组织的施压,而是一群拿着计算器、不爽就卖债券的金融老大哥:债券义警(Bond Vigilantes)。如果你没听过这个词,这篇文章会让你一次搞懂这些人有多狠。

一、谁是债券义警,他们为什么重要?

债券义警这个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Ed Yardeni在1980年代提出的。他们不是FBI,也不是新闻头条的主角,而是一群掌握巨额资金的债券投资者。说白了就是政府要借钱,但债主不爽,直接加码利息来惩罚你。

你不守财政纪律?我卖你债券。你搞不靠谱的政策?我拉高你的融资成本。听起来像是企业开会遇到老板拍桌子,但这次拍桌子的,是全球最大的债主。

二、美国也怕?特朗普和债市的对峙

2018年,特朗普(Donald Trump)发动贸易战,关税政策雷厉风行,全球市场紧张兮兮。但最狠的反击不是来自北京,也不是来自布鲁塞尔,而是来自华尔街。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短短一周内飙升了49个基点,创下20年来最大涨幅。

华尔街用行动表示:我们不相信你这个政策能让钱变多,只怕会让通胀失控、赤字爆炸。最后,连特朗普自己都公开说:“我在看债券市场,它很棘手。”他不是听了经济顾问的建议,而是被债券市场按住头,暂停了新一轮关税。

三、英国那颗生菜,怎么把首相逼退?

要讲债市的狠,还得提英国。2022年,刚上任的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推了个没人买单的大减税预算,背后没有对应的财政收入来源,市场担心会大幅增加赤字和债务负担。结果英镑暴跌,英债收益率狂飙。投资人直接表态:你这招我们不玩。更尴尬的是,《经济学人》说她任期比一颗生菜还短,结果真的有媒体直播生菜,看它能不能比首相撑得久。

事实证明,债券市场的力量能让一个国家领导人瞬间下台,完全不需要选票,只靠一张张被丢掉的债券。

四、债市的权力来自哪里?

全球政府债务已经破百兆美元,仅美国政府2023财年的财政赤字就超过1.7兆美元。政府每年要融资几兆美金,就像一个公司要不断靠发债营运,而债券市场就是它的银行团。你讲不好听的话、预算开太大、没控制好通胀,债券市场就像银行经理说:“抱歉,利率我要调高。”

一旦美国这样的国家年年赤字、债台高筑,市场开始担心还不出钱,债券收益率就会反映出来。美国现在光利息支出都接近一兆美元,任何一点利率波动,都是几百亿的差别。

五、中国和日本:幕后大玩家

说到谁最能左右美国国债市场,日本和中国一定榜上有名。日本是最大债主,中国也持有约七千亿美元的美债。中国之所以买美债,是因为出口美国赚到大量美元,不买美债又没地方放。

有人说中国可能用抛售美债当作武器,但这等于是自己打自己脚。债券价格崩了,中国手上的债也贬值,自己先亏。就像你手上全是苹果股票,你不能为了让库克难堪就一口气全卖,那你自己就先赔光了。而且美元资产目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仍居主导地位,要完全抽离也几乎不可能。

六、央行:能挡住债券义警的最后防线?

理论上,央行可以出手买债,压低利率。这叫量化宽松(QE)。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联储就买了几兆美元的债,救了市场。但这是非常手段,不能一直用。

日本央行更夸张,干脆把10年期国债利率定在0附近,长期维稳。但代价就是经济越来越失真,比如企业投资动力减弱、薪资成长停滞等问题都逐渐浮现。讲白点,这种方式是给市场打麻醉,伤口在流血,但你感觉不到。

七、未来会怎样?会不会有美版的“生菜时刻”?

如果美国财政状况继续失控,债券市场可能会再度出手。尤其是当投资人觉得,美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闭着眼信任的国家,利率就可能飙升到政府吃不消的地步。

特别是在2024年大选前后,若候选人提出更激进的财政承诺、甚至无视债务上限,债券市场的反应可能比过去更快、更激烈。当信任一旦丧失,修复非常难。到时候,不是特朗普一人下不了台,而是整个国家要付出更高代价去借钱,民众也会感受到利率全面上升带来的压力。

小结

债券义警从不吵闹,也不上电视,但他们一出手,政客立刻退场。他们代表的是市场的信任,是对财政纪律的最后底线。一个政府能不能花钱花得漂亮,不是看它喊多大声,而是看它能不能赢得债券市场的尊重。

下次再听到哪个国家说“不怕市场”,不妨看一看他们的债券利率有没有突然跳了一格。债券不会说谎,市场的耳光往往最响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