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Lee 又来喊底,这次该信他了吗?

美国股市最近这波回调,把不少人吓得直接躺平不看盘。但每次市场一跌,就有人高喊末日将至,也有人默默捡便宜。这次,Tom Lee(Fundstrat联合创办人)又跳出来说:底到了,7万亿美元现金随时准备进场。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狂,是不是又在画大饼?还是他真的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信号?不如我们来拆一拆。

市场底部出现的蛛丝马迹

先看几个技术面信号。最近美国大盘指数已收复超一半跌幅,而根据历史经验,这种反弹之后再创新低的几率非常小。

再来是市场广度明显改善。简单说,就是上涨的股票变多了,不再是靠一两只巨头在苦撑。特别是近期出现了“两天内90%成分股上涨”的强势信号,通常出现在牛市初期。

最后是高收益债市场(High Yield Bonds)。这是风险偏好最高的债市之一,通常会领先股市反转。这一轮它开始反弹,说明最恐慌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股市不会等你看懂新闻才涨

很多人会说,现在消息这么乱,关税战、经济数据都烂透了,怎么买得下手?但问题是:股市本来就不是“等你看懂才动”的系统,它是交易未来预期的机器。

你用今天的新闻决定是否进场,就注定会错过行情。市场看的永远是6到12个月后的景气。如果你等到所有消息都转正面才买,股价早就飞了。

7万亿美元资金,正虎视眈眈

基金圈估算,现在场边观望的现金多达7万亿美元。什么意思?只要市场不继续恶化,这些钱可能随时冲进来。

就像等电梯一样,大家都怕先进去。但只要有人先踏一步,后面的人很快会一窝蜂跟上。

滚动式衰退,不等于经济崩盘

现在很多人最怕的词就是“衰退”。Tom Lee认为,美国其实一直处于“滚动式衰退”状态。什么意思?就是某些产业在谷底,比如房市已经低迷三年,但整体经济还是撑得住。

你不能看到美国知名汽车制造商General Motors(GM)财报不好,就断言美国经济完了。制造业衰退并不等于GDP衰退,除非碰上系统性冲击,例如金融危机或油价飙到$300这类级别。

判断是否衰退,看这个指标最实用

Tom特别点出一个关键指标:高收益债利差(High Yield Spread),也就是高风险企业债与无风险国债的利差。

只要这个数字没飙到1000个基点以上,就不太可能出现全面性衰退。目前大约在367个基点,代表市场紧张但远未失控。

天天喊崩盘的人,可能只是情绪被带歪。

经济学家预测衰退?别太认真

Tom说他做了30年,从没看过哪位经济学家能准确预测衰退。通常都是市场已经跌完,他们才跳出来说“我们已经在衰退”。

这次也一样。一堆机构抢着喊“衰退来临”,反而可能是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又错了,那我们可能正在看着一个进场的大好机会。

全球化退潮 vs. 利润率真的有关吗?

很多人担心全球化倒退会提高企业成本,压缩利润。但Tom一副“你们又来了”的语气回应:这些论调2008年讲过一次,疫情讲过一次,现在再讲一次。

结果每次企业都靠自动化、数位转型、压供应链撑住利润。美国公司一向很会控成本,对股东压力大,适应力也强。

与其担心结构性风险,不如先问自己一句话:你了解这些公司的韧性吗?

当前的风险回报比,是甜的

回头看2020年疫情股灾,大盘崩成一团,没人敢接盘。Tom那时说可以买,大家当他疯了,结果不到两年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加息狂潮时,他又说跌够了。现在他再次表态,虽然没人敢说历史会重演,但只要公司还赚钱、还能控成本,市场迟早会给出反应。

小结

市场什么时候最危险?不是大跌的时候,而是大家都觉得“安全”的时候。现在恰恰相反,人人都怕得要命,但几个关键指标却没有崩。

Tom Lee的判断未必100%正确,但他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考路径。如果最坏的消息都已反映在价格上,那行情可能就等一个点火的人。

所以问题不是“市场还会不会跌”,而是:“你准备好了吗?”你是继续站在场边等别人动手,还是愿意当第一个点火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