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电动国民车e.MAS 7:便宜又大碗,连BYD都怕

Proton(宝腾)靠着 e.MAS 7 冲出一条血路,在2025年Q1电动车销售排行榜上三连霸,连BYD(比亚迪)都得往后站。3月注册737辆,Q1总数破1700辆,这台看起来像小型SUV的国产车,正把马来西亚电动车市场炒热到不行。

为什么大家都在看这场牌局?

电动车是趋势没错,但消费者在意的是价格、续航、品牌还有服务。e.MAS 7用一个不到RM150,000的价位,把这些关键因素绑成一包送上门,自然市场反应热烈。再加上政府的免税政策,等于短期内给了品牌们一个冲量窗口。

关键点

  • 马来西亚3月共注册2,976辆EV,占所有新车的3.86%。
  • Q1累计6,827辆EV注册,年增率高达45.6%。
  • Proton e.MAS 7三个月注册量:421(1月)、580(2月)、737(3月)。
  • BYD旗下6款车型合计注册1,224辆,占市场40%。
  • BYD最热销是Sealion 7(303辆),M6(281辆),Atto 3(258辆)。
  • Tesla注册量持续下滑,仅171辆,Model 3排名第8(138辆)。
  • Zeekr(极氪)009与Denza D9(腾势)这类高价MPV表现稳定,各超200辆。
  • Hyundai和MG等品牌也有轻微反弹,Cyberster(MG)注册25辆,超越BYD Dolphin(18辆)。

拉高视角看全局

SUV与7人座MPV正在统治马来西亚EV市场,e.MAS 7的成功说明消费者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不只是环保,而是实用、好看、便宜。更有趣的是,马来西亚的“电动国民车”策略真的奏效,这不只是口号,而是销量验证。

言外之意

现在这个成绩,表面上是Proton赢了,但背后其实是在考验BYD的应变力。它虽然市占高,但大多集中在几个车型上,一旦竞争者针对性调价或产品更新,BYD的护城河不一定稳得住。而Tesla的下滑,也许说明品牌光环撑不起一个缺乏本地化支持的售后服务系统。

下一步走向?

年底CBU免税就要到期,车厂如果要抢年底销量,现在就得加码优惠或导入新车型。Proton打算年底前在丹绒马林CKD本地生产e.MAS 7,后面还要推出更便宜的e.MAS 5,不用电池租赁。那BYD要怎么办?继续打价格战?推出更便宜的Dolphin 2.0?

一句话总结

别小看一个定价合理的国产EV,它不仅可以重塑市场格局,还能逼着国际品牌回头重新定义“性价比”。Proton的崛起是一场反攻,也是对品牌与策略的双重提醒:马来西亚消费者没你想的那么好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