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对电商平台祭出了新规,Shein、Temu 和 Amazon Haul 这些靠”低值免税”政策(de minimis)起家的玩家要头疼了。便宜的小物件、快速直送的时代,尤其是服饰、美妆和小家电等品类,可能会迎来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配送时间。消费者要多掏钱,卖家得想办法补破洞。谁能活下来,谁会被淘汰?
为什么重要
美国政府这次不只是对 Shein 和 Temu 开刀,而是连中小电商都被波及。以前这些公司靠低值免税条款,能让小额订单免关税,成本更低,价格自然也更香。现在游戏规则变了,价格战可能告一段落,消费者不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可能开始寻找更划算的本土品牌或者二手市场。
关键点
- 低值免税政策终结 Shein 和 Temu 约占美国所有低值免税包裹的 30%,这次政策调整对它们影响巨大。
- 关税增加 现在每笔低于 800 美元的订单也得缴税,意味着 Shein 和 Temu 的运营成本上升,利润受压。
- Amazon Haul 也受波及 这个 2023 年底推出的”中国直送”频道,本来就靠低价吸引用户,现在成本压力上来,估计难有翻身之日。
- 本土电商可能受益 由于 Shein 和 Temu 的价格优势削弱,Amazon 主站、Walmart 这些传统电商可能迎来一波转单潮。
- Shein 和 Temu 已开始调整 Shein 开始在美国、巴西、土耳其设仓,Temu 也在扩展供应链,试图降低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大局观
美国这波操作不只是为了打击 Shein 和 Temu,而是整个贸易政策调整的一部分。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在想办法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强化本土供应链。这次砍掉低值免税,就是要让这些依赖中国供货的电商不得不改变策略,而这也可能让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购买习惯。
他们怎么说
“这对 Shein 和 Temu 来说是个大问题,因为低值免税一直是它们用来保持低价和快速配送的重要策略。”——Juozas Kaziukenas, Marketplace Pulse CEO
言外之意
政策调整表面上看是针对中国供应链,但真正受冲击的可能是更小型的卖家。Amazon 这种巨头还可以靠规模和本土库存消化成本,但像 Etsy 或 Shopify 上的中小卖家,他们的供应链弹性远不及大公司,受到的冲击更直接。未来美国电商市场的两极化可能会更严重:大品牌继续强势,小型卖家被迫退出。
下一步
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现在买 Shein、Temu 这些平台的东西,价格可能会比以前高一点,甚至不再划算。
- 消费习惯可能改变 美国买家会不会因此减少冲动消费?会不会更倾向本土品牌?
- Shein 和 Temu 会不会调整商业模式? 他们会不会提高单价、增加本地库存,甚至改变供应链策略?
虽然短期内仍存在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Shein 和 Temu 必须调整策略,例如提高客单价、优化物流,甚至可能探索新的市场来弥补损失。
结语
美国政府这波操作相当于打乱了跨境电商的玩法,Shein 和 Temu 再也无法用”低价+快速直送”的策略无敌了。未来的竞争会变得更复杂,谁能适应变化,谁就能活下来。对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重新评估消费习惯的契机。未来的购物体验可能更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