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看起来像个“繁荣泡泡”,里面什么都没变好。无论是失业率低、工资增长,还是GDP的夸张数字增长,这些所谓的好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却没起什么作用。穷人还是穷人,忙得要命但手里却没几个钱。
那些经济学家天天盯着报表,却不曾下去看看“平均”数据后面藏的是什么样的艰难现实。
别被“平均数”忽悠了:好数据真的代表好生活?
说到平均数的神奇,那就是怎么都能让数字变好看。想象一下,一个公司老板和打工人一起平均一下工资,结果平均出来的工资高得让人怀疑人生。然而,低收入者并没有因此沾光。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低薪员工的工资非但没有上升,反而持续走低。辛普森悖论让这种情况更为复杂:即使平均工资在增长,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实际薪酬状况却在恶化。这就像把所有人摊平了来看,但具体细分下去,每个层次的真实情况却可能截然相反。
有些朋友会说,工资不是在涨吗?可是你看看五年来通胀上涨了多少!房租、食物、电费,哪一样不是大涨,远超官方的平均通胀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飙升,日子比以往更难了。看看菜市场里的鸡蛋价格,五年里涨了79%,比薪水跑得还快,谁受得了?
从小企业和打工人角度看:繁荣数据背后的真相
美联储天天搞加息,表面上是压制通胀,但对普通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加息让信用卡利息和贷款成本大幅增加,低薪阶层和小企业几乎喘不过气来。高盛、苹果那样的大企业还能笑着数钱,但普通小企业主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本上升,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还谈什么发展?
举个例子,一位小餐馆老板,原本利润薄如纸,现在还得面临食材涨价、租金飞涨,他也只能减少雇人。对底层打工族来说,这意味着失业的风险更高了。别忘了,当失业率稍微一上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它不会无缘无故就止步不前。每次开头的一点增长,往往都是经济衰退的先兆。看似“历史最低”的失业率也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通胀与贫富差距:看懂你钱包里少掉的那些钱
多数人听到“通胀”就觉得是个抽象概念,但实际上,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低收入人群主要花钱在食物、住房和基本生活支出上,而这些类别的价格增速远远超过平均通胀。换句话说,即便官方宣布通胀率为22.7%,但对于日常主要消费这些物品的低收入人群而言,实际通胀可能已超过30%。如果用这种“个性化”的通胀率来衡量收入,那么所谓“实际收入增加”完全就是笑话。
想想一个穷苦家庭,为了应对生活压力,不得不让家里原本专心带孩子的妻子去打零工;丈夫每天超时工作,累得筋疲力尽。表面上看,家庭收入增长了,可生活质量却一塌糊涂,这和那帮经济学家天天说的“收入增长”有个鬼关系。
“经济繁荣”的神话与低薪者的悲剧
股市繁荣与经济繁荣是两回事,这点很多人搞不清。最近股票市场好像又在狂欢,特别是那些有钱人,高薪阶层的投资回报让他们继续加薪加码。可是对普通人来说,股票行情再好也没用。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任何投资,而是每个月到月底就得清点一下,看看还剩多少钱能撑到下一个月。
美国的中低收入者们并没有“享受到”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反倒是越是挣扎,越能看清这个系统在欺骗他们。什么“工资赶上了通胀”不过是富人用统计数据打造的另一层幻象,掩盖底层劳工的困境。那些人可以“感同身受”地说经济很好,但站在楼顶和地下室看风景,视角怎么可能一样?
小结
美国经济到底好不好,看看普通人钱包里的钱就知道了。别光看平均数,那只不过是经济学家和政客用来安抚民心的数字游戏。对底层人来说,通胀带来的生活压力是切实存在的,美联储和政府的政策再慢腾腾地调整,他们的生活早已无力支撑。低薪阶层需要的是实质性的改善,而不是被高高在上的数据蒙骗。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看待经济问题时,要透过那些华丽的数据,看到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真实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