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话亭到超充站,历史总是换个马甲重演

你有没有听过那种让人听了只想扶额的商业决策?像是90年代初印度移动电话刚起飞时,有家公司决定每公里建一个电话亭,怕人们找不到地方打电话。那时候,移动电话还贵得离谱,信号也不稳,所以建电话亭听起来挺合理。可问题是,大哥大没几年就飞速普及,那些电话亭几乎全废了,钱砸了个响亮的水漂。

这故事够老派了,但今天我想讲的,是它的现代版本:电动车时代的补能战场。

超充站背后的算盘

当你看到比亚迪要搞什么1000伏超级快充,还要到处建站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回到了那个印度故事?讲白一点,这不是单纯为了方便你我充电。你以为是科技进步,他们以为是工程预算。懂了吗?

比亚迪不是笨蛋,他们懂得怎么在产业政策里挖金矿。搞这种大规模、高压快充基础设施,不只是卖车的附加品,它本身就可以变成营收来源,或者是掌控产业话语权的工具。建站的钱谁出?当然是整合进卖车、卖电、甚至搞联盟的一环。再说了,承包这些超级充电站工程的,不少可是自家兄弟公司,工程发包、设备采购、系统集成,每个环节都能榨出利润,油水多到流出来。。。。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Pat Gelsinger换跑道:从晶片之神变成教会IT部主管

科技圈最近发生一件让我差点喷咖啡的事:前英特尔和VMware的CEO Pat Gelsinger,不再满足于做晶片大厂的灵魂人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专做宗教科技的平台Gloo的技术主管兼执行董事长。你没听错,是宗教科技平台。这反转比Netflix还精彩。

为什么重要

一位原本主导全球运算科技的大咖,转向打造信仰生态系统的AI云平台,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科技应用领域的巨大裂变。这不仅是个人生涯的急转弯,更反映出一个趋势:科技圈开始认真琢磨“价值观对齐”的商业模式,而且看起来还不只是玩票性质。

关键点

  • Gloo是一家专注于教会、事工与信仰组织的科技公司,目标是让宗教组织通过科技更有效率地连接人群与传播理念。
  • Pat Gelsinger(帕特.基辛格)已经参与Gloo将近10年,这次他全面接手产品开发和工程团队。
  • 他将主导开发一个垂直产业云(vertical cloud),专门服务信仰市场,用AI来解决宗教组织的数位转型问题。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基因检测龙头23andMe破产:从60亿神话到没人想买

曾经风光无限的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正式宣布破产了。消息一出,市场哗然。你可能记得几年前,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基因检测报告,看看自己是“天生喝酒脸红”还是“爱运动的基因战士”——这些背后,其实都少不了23andMe的影子。结果不到几年,市值从60亿美金掉到一文不值,这不是科技公司的衰败,是直接跌进深坑。

为什么这事值得你关心

除了「公司破产」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够惨,23andMe的故事还揭露了科技创业里的几个核心地雷:过度依赖一次性消费、用户留存率低、隐私风控做不好。尤其是这类打着“未来医疗”名号的企业,数据既是武器,也是炸弹。一炸下来,连创办人都跳船了。

关键点

  • 2021年通过SPAC上市,估值35亿美元,市值一度冲上近60亿美元
  • 2023年爆出数据外泄事件,近700万客户个资遭殃,形象重挫
  • 联合创办人Anne Wojcicki(安妮·沃西基)多次尝试私有化失败,近日宣布辞职
  • 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维持基本营运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折叠iPhone来了,但先弯的可能是你的信用卡

苹果最新的折叠手机还没上市,先吓死大家的是它的售价:2299美元。差不多可以买两支iPhone 16 Pro Max。你没看错,是兩支。

为什么重要

不是所有人都在等一支会折的iPhone,但苹果出手,整个市场就得重新洗牌。这背后不只是科技炫技,而是苹果能不能再次掏空果粉钱包的关键一战。

关键点

  • 巴克莱银行(Barclays)分析师Tim Long透露,这款折叠iPhone预计售价为2299美元,是目前iPhone最贵的一款。
  • 根据他与亚洲供应链接触后的判断,这款机型最快要到2026年底或2027年初才会上市。
  • 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预计价格区间落在2000至2500美元之间,强调若品质够好,依然可能会大卖。
  • 产品传闻包含7.8吋内屏、5.5吋外屏、Touch ID电源键、双后镜头,以及展开厚度4.5mm的超薄设计。
  • 机身预计采用钛金属外壳、混合金属铰链,显然是要走高端路线。

大局观

折叠机本来是三星、华为在玩的东西,但现在连苹果都忍不住想下海,不只是因为技术成熟,而是高价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没被完全吃掉。iPhone这些年早就不是年年创新,更多是年年调高价格,看能调到哪里。现在,折叠iPhone就是一个新价位的测试气球。。。。 继续阅读

别再想太多了,你又不是在写剧本

Winter depression -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mental health woman sad comtemplativ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alone.

前阵子在滑手机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直接让我愣住:你要是别人随口一句话就能影响你吃不好、睡不好,那你得有多脆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真的对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自己太在意了。讲难听点,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

现代人活得累,其实不全是外界太吵,是你脑子太吵。什么“同事今天没回我讯息”、“朋友聚会没找我”、“主管讲我一句是不是讨厌我”……这些碎念通通都是精神内耗的典型症状。你脑子一天三百转,最后根本没发生什么事,只有你一个人内心小剧场已经演到第三季,连海报都想好了。

我们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三种类型,方便你检讨一下自己到底是哪种精神内耗患者。

第一类:在意无关紧要的人说了什么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某个根本不熟的网友留言酸你一句,结果你气到睡不着。或者亲戚在饭桌上说你“不像个男人”或“年纪不小了还不结婚”,你当场没说话,回家气个半死。

这些人对你人生有没有实质影响?基本没有。但你却给他们的话这么大的情绪权力,划算吗?这种状况常见于自尊感薄弱、又习惯讨好型人格的人。你不是真的在乎他们讲了什么,而是你太想被每个人都认同。。。。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RTX 5090 打8K游戏竟然卡成PPT?原来关键在这功能

跑8K玩《刺客信条:暗影》,本来是一场炫技,结果变成一场大型滑铁卢。RTX 5090、全套高端硬件伺候,结果游戏在开场载入画面直接卡成PPT,0帧不是极限,是常态。直到打开Nvidia新推出的 Multi Frame Generation(MFG)功能,才总算拯救了这场8K灾难。这款游戏画质特效开好开满,是测试显卡极限的最佳选择之一。

为什么重要

8K 游戏从来就不是大众市场的主流,但它却是GPU厂商技术实力的最高战场。对Nvidia来说,能在8K分辨率下跑得顺,才叫旗舰。对玩家来说,这也是检视新技术是否有未来可期的试金石,更是看看下一代中高阶卡到底能不能轻松压制4K的重要线索。

关键点

  • 8K分辨率搭配Ultra High画质,RTX 5090直接跪地,平均0~1fps,连菜单都卡成黑画面。
  • 开启DLSS 4 + 降画质只能勉强维持在24fps上下,回到十年前的体验。
  • 游戏原生不支持Frame Generation,必须透过Nvidia
。。。 继续阅读

特斯拉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揭秘背后的黑科技

Car Luxury Parked,  wall box charger station and electric car charging at home garage, A tesla model 3 is parked in front of a house, Electric car parked in garage. Generative AI

你体验过电动车吗?当我第一次开上特斯拉之后,再看燃油车的感受就像习惯了全自动咖啡机,再让我回到手动研磨咖啡一样,实在是不愿再折腾了。特斯拉之所以能迅速圈粉,关键就在于它独特的驾驶感受,尤其是方向盘和单踏板的体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两类人– 要嘛就是不懂电动车,不然就很懂电动车。半懂不懂的就会认为特斯拉就只是个hype,他们会认为冰箱彩电大沙发才是享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看看特斯拉究竟凭什么能让人如此”上瘾”。

电池管理的精妙之处

开过其他品牌电动车的朋友,比如某些国产车型,可能会经常碰到这种尴尬:仪表盘显示续航还剩30公里,但实际跑了20公里却已经提前”罢工”了。特斯拉用户则鲜少遇到这样的困扰,原因在于其电量显示极为精准。

这一切背后,是特斯拉业内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发挥作用。大多数车企管理两百节电池单体已经吃力,而特斯拉Model S/X可以轻松控制超过7000节电池单体。这种技术差距,就像普通计算器与超级计算机的区别一样巨大。。。。 继续阅读

QT直接变QE,美联储这波操作,到底谁被坑了?

每当鲍威尔(Jay Powell)站上讲台,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都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能决定财富命运的关键细节。这一次,他直言2025年的通胀可能停滞不前,但更让人意外的是,美联储却同时悄悄放宽了货币政策。这背后的真实逻辑,难道仅仅是经济增长放缓这么简单?

通胀没进展,竟然还敢降息?

美联储最新的经济预测戳破了之前的乐观幻想:2025年通胀目标从原本预期的2.5%提高到2.8%。别小看这0.3%的差距,对央行来说,足够折腾死一群经济学家。

面对通胀控制不力,鲍威尔却淡定地表示降息计划不变。理由是经济增速也同样在放缓,两相抵消。这种逻辑就像一个刚健完身的人,认为多跑了几步就有资格吃大餐一样。虽合理,但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过去美联储信誓旦旦地说要严控通胀,现在又若无其事地把通胀再度称为“暂时性”的问题,难怪市场有点恍惚,觉得美联储是不是在表演喜剧。

QT的掩饰与QE的回归

2025年初,美联储还信誓旦旦,每月坚持250亿美元的量化紧缩(QT),企图逐步戳破市场泡沫。然而现在,他们悄悄把QT降到每月50亿美元。这50亿对美联储来说,几乎就是撒在地上的零钱,毫无意义。。。。 继续阅读

别只盯着GDP了,2025年全球爽度报告告诉你真相

每次世界幸福指数报告出来,总会让人忍不住怀疑:幸福到底是啥玩意儿?别闹了,光是看看每年拿第一名的芬兰,我就很难相信「零下二十度坐在桑拿房里用树枝抽打自己」能代表全人类的幸福标杆。不过调侃归调侃,幸福感的确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2025年的世界幸福报告刚新鲜出炉,这份全球调查揭露了不少值得投资者和普通民众深思的现象。

北欧还是幸福界的”优等生”

提到幸福国家,芬兰这种传统北欧霸榜专业户就像是高考里的清北苗子,榜单前三基本没跑过。然而我一直想问芬兰朋友,你们在雪堆里喝伏特加、冰冻中跳湖,幸福真的不掺点夸张吗?当然,这背后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强大的社会安全网、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免费的高等教育,让芬兰人安心冒险尝试各种奇葩活动,而不用担心骨折后要花多少医疗费。

同样高居幸福榜单的还有荷兰、挪威和瑞士这些老牌「财富自由」选手。不是说金钱可以买到幸福,但不得不承认,有钱确实能帮你避开很多不幸福的麻烦事。

拉美:微笑与泪水共存的魔幻大陆

。。。 继续阅读

特斯拉 Q1 2025 全员大会:从电动车到能源闭环的野心全揭露

如果你昨天有滑到一场 Elon Musk 跟特斯拉团队的直播,那恭喜你见证历史。这不是发布会,也不是财报电话会议,而是特斯拉第一次把原本只给员工看的全员大会,全程公开给全世界围观。这感觉有点像你偷看到老板在内部大会上被员工问爆,然后他还真的一个一个回答。讲真的,Musk 看起来虽然忙到爆炸,但跟员工的互动还挺真诚的,至少员工都笑得很真。像有员工问他说,“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你真的休假?”他笑说,“等地球完全用上可再生能源之后吧。”全场爆笑,这种轻松又自嘲的回应,还挺有老板味的。

特斯拉现在到底在冲啥?

先讲几个关键结论:特斯拉不是在做车,是在做一个“地球永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听起来有点大,但你看他们现在干的事,还真的是往这边走。

  • 一年卖 300 万台车,累计已经卖了 700 万台。
  • 上海厂干掉 300 万产能,柏林厂也已经弄出 66 万个驱动单元。
  • 连纽约的工厂也没闲着,做出 16 万个北美充电标准(NACS)转接头。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