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者警报:你的作品正在被X偷偷拿去养AI!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辛辛苦苦在X(原推特)上面发的图、写的内容,到了11月15日以后,随时可能被拿去训练AI?搞笑吧!免费帮X干活,还不用告知你,更别说什么钱了。有人说这算不算是“数字时代的新剥削”?我觉得倒是蛮有趣,平台从来不怕惹毛内容创作者,毕竟,你不用,我有的是人排队等着用。所以,这次X改规则,瞬间点燃了无数创作者的怒火,尤其是那些用爱发电的绘师们,他们的集体反抗也就不足为奇了。

X的条款更新,坑的是什么?

这次X搞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底翻修——简单来说,任何你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X都能拿去随意用,甚至可以丢给AI去训练。你辛苦画的图,写的文,X可以用来做AI模型,发布到自家媒体,还不用给你付钱。有人说,喂,X不是在发大招吗?是的,背后想的就是如何利用这些内容做更大的事儿,比如培养AI。但问题是,创作者们愿不愿意为此贡献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创作者的集体跳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这事不痛不痒,毕竟你发个早餐照片,X拿去训练AI,也没啥了不起的。但对那些靠画画吃饭的绘师、靠内容变现的创作者来说,这个新条款就是赤裸裸的剥削。一个绘师朋友说,“就像你辛辛苦苦种了颗树,结果某天有人告诉你,这树从今天开始,随便别人砍来做家具,钱还全归人家。”很多绘师干脆选择放弃X,转战其他平台。有人可能觉得大不了换个平台继续发图呗,但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哪里有受尊重的环境,哪里才是他们的舞台。。。。 继续阅读

The Surge:以太坊能否实现万TPS大飞跃?

Indirect Lighting Ethereum Cryptocurrency concept art poster.

区块链已经不再是只属于小圈子的话题。在投资市场上,这个“未来货币”逐渐成熟,而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一直是阻碍其迈向主流的瓶颈。2023年的The Surge计划提出了诸多革命性方案,将以太坊的交易能力提升至每秒10万笔。想象一下,当更多行业和应用可以直接接入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Web3的广泛应用将指日可待。

为什么重要:区块链的竞争不只是技术,还关乎用户体验和应用场景的普及度。以太坊若能解决交易堵塞、高Gas费等痛点,将显著提升加密货币的主流吸引力和实用性,这意味着不仅是投资者,未来的企业和开发者都会逐步将资产和应用上链。

关键点

  • Rollup路线:The Surge专注于推动Rollup,利用以太坊主链的安全性,提升交易速度。
  • PeerDAS的应用:通过数据可用性采样,将验证数据的需求分散在网络中,减轻单一节点压力。
  • 多维Gas定价:调整Gas费结构,让操作更灵活、成本更可控。
  • 扩展性三难问题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新加坡科技业裁员潮背后的逻辑与启示

新加坡科技业裁员似乎一浪高过一浪,从戴森到三星,这些巨头接连缩减岗位,而背后的原因远不只是简单的经济压力。裁员虽是企业调整成本的传统手段,但在当今迅速变化的市场中,这一趋势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成本管理,更是科技行业对未来方向的重新评估。

为什么重要:随着人工智能(AI)及自动化的加速普及,传统科技岗位正面临被取代的风险。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科技中心,其科技行业的动荡无疑会影响区域经济生态,对行业未来的走向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关键点:

  • 多家公司选择裁员以应对成本压力,如戴森和三星。
  • 部分岗位被外包至低成本地区,如菲律宾和印度。
  • 关键受影响岗位包括客户服务、基础编程及基础数据分析。
  • 初创企业受融资环境影响,更加注重盈利性,导致部分软件开发岗位被裁。
  • 银行和金融领域的招聘放缓,部分岗位向海外转移。

大局观:当利率攀升、通货膨胀加剧,企业借贷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变得更加谨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迫使公司在盈利和生存中找到平衡。这种裁员潮不仅在新加坡,更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反映了科技行业对未来收入和成本的深度考量。。。。 继续阅读

科技财报季炸了!Nvidia能不能一战封神?

在当下的投资市场,别跟风就是最大的不跟风。科技财报季一到,所有人都在等Nvidia的业绩,甚至有人还在赌它能不能“封神”——在股价上冲破苹果,市值称霸全球。听起来够燃吧?但别急,今天我不是要给你打鸡血,而是想带你绕过市场的狂热,看清楚Nvidia到底值不值得“上车”。

Nvidia的股价近来像坐上了火箭,上个月猛飙16%,CEO黄仁勋的一句话“芯片需求疯狂”,直接点燃了投资者的激情。数据显示,Nvidia数据中心收入几乎翻了三倍,全公司收入也增速惊人。但稍微留心一下市场就会发现,这股AI狂潮真的是水涨船高吗?其实并不!有些科技巨头被吹上天,有些则原地踏步,甚至掉队。这种“马太效应”之下,我们更得小心别被AI的光环蒙了眼。

一、Nvidia的狂飙:真业绩还是“AI催化剂”?

Nvidia股价一路狂飙的背后,离不开AI芯片的概念。黄仁勋在采访中谈到的“Blackwell”芯片,需求直接超越供应,这个劲爆的消息无疑给了市场一针兴奋剂。数据中心领域的收入增速高达279%,总营收增速则达206%。这样的成绩,难怪能让Nvidia股价一路高歌。。。。 继续阅读

亚马逊发布彩色Kindle:变革电子书体验

亚马逊最近发布了首款彩色Kindle和重新设计的Kindle Scribe,让人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科技硬件上的更新,还预示着数字阅读体验的一次质变。彩色屏幕、AI笔记功能,甚至防水设计都让人感觉亚马逊正在尝试“阅读+”的新玩法。新款设备的推出既是一次吸引用户的尝试,也是在数字阅读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为什么重要:新款Kindle不仅仅是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它带来的彩色屏幕与AI笔记功能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硬件升级,更是阅读体验的再造,尤其对那些追求深度阅读和高效记录的用户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关键点:

  • 彩色屏幕加持:彩色Kindle的Colorsoft屏幕提供鲜艳的视觉效果,支持书籍封面、图片和高亮标记的彩色显示,大大丰富了视觉体验。
  • Kindle Scribe的智能笔记:AI驱动的“Active Canvas”允许用户在书本内记录,笔记能随书本内容动态调整,这意味着笔记与阅读内容真正无缝衔接。
  • 更快速的Kindle
。。。 继续阅读

投资特斯拉的真相:为什么“派对式发布会”让股东失望?

特斯拉的这次RoboTaxi发布会,怎么看都有点荒谬。想象一下,你抱着十足的期待,点开这场投资人眼中的“神圣发布会”,结果呢?扑面而来的是灯光、舞台,甚至还有DJ打碟。坐在屏幕前的投资者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尴尬?更别说,发布会内容不免“画饼”意味,2025年试运营,2026年CyberCab投入市场……对于时间线和细节的模糊描述,怎么看怎么有点儿虚晃一枪的感觉。搞科技是好的,但如果你把“科技梦”搞成了一场派对,总让人怀疑背后的意图。

RoboTaxi登场:发布会的亮点还是噱头?

先说说这场发布会的最大亮点:特斯拉宣布将在2025年试运营RoboTaxi服务,这下股东们又有了一个等下去的理由。试想一下,开着Model 3或者Model Y的车主们,可以在不远的未来体验一次自动驾驶,甚至可以让自己的车赚点外快——这个想法确实动人,但光靠一个“试运营”的承诺,真的能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吗?

回想起马斯克早年的自动驾驶愿景,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计划确实走了不少弯路。从每年一次的推迟到现在依旧没有具体实现,投资者心里估计都有个疑问:FSD和RoboTaxi的商业化究竟还要再等多久?或许这次发布会的真正价值,反而是让我们看到特斯拉对未来的愿景依然坚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是一种情绪上的鼓励。。。。 继续阅读

言论自由?世界首富的社交致命一击

你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位现代科技公司的掌门人,连火箭都被政治“拦截”了?这听起来像极了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场景,但它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眼前。在这个网络充斥着阴谋论、迷因和假新闻的时代,连特斯拉和SpaceX的老板马斯克也未能幸免于政治漩涡。被控因马斯克在社交媒体的言论不当,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 居然从政治角度拒绝批准他的发射项目,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政治和商业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马斯克的社交媒体风波与发射阻碍

首先聊聊事件的起因。SpaceX 计划在加州中央海岸增加火箭发射次数,本是一件促进科技进步的好事,然而这却因马斯克在其“X”平台上发出的某些言论而被该州的海岸委员会block掉了。

事情令人大跌眼镜,难道在美国这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地方,身为亿万富翁的马斯克发个言就能影响到商业活动?这个事件让我们不禁怀疑,在当今社会里,社交媒体言论是否也能像产品质量或市场需求一样对商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继续阅读

巴菲特怎么挑公司?五步教你甄选优质股!

在投资界混久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光看公司业绩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资金成本高涨的环境下。要看透一家公司的内在健康,关键其实藏在那张让人头大的「资产负债表」里。很多人一看到这种表格就直呼头疼,毕竟三张表里它看上去最无聊,啥利润没写,全是一些听不懂的负债、资产啥的。但,老巴菲特早年就跟这表杠上了,搞了几十年后,他竟然总结出了五条看家“拇指规则”,只用几秒钟就能判断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快速判别法吗?今天我就带大家用这五条规则直接切入核心,话不多说,开整!

1. 现金大过负债:看看这家公司“口袋”里有多少

巴菲特第一个要看的是现金和负债的比例,这可不是随便喊喊的。你要知道,一家公司如果靠着欠债活下去,日子会很难熬,稍微遇到风吹草动,现金流一断就是灾难。所以巴菲特的第一招:现金必须大于负债。公司口袋里至少得有足够的钱应急吧?这样即便遇到不景气的时期,它还能撑住,而不至于找银行借钱续命。。。。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5000亿美金新战场!AI芯片巨头的赌注有多大?

随着AI需求的爆发,AMD和NVIDIA两大巨头正激烈竞争,试图在数据中心与AI加速器市场分得一杯羹。AMD近期的“Advancing AI 2024”活动上,一口气发布了多款AI和数据中心新品,还抛出5000亿美元的市场预测。然而,市场反应却远不及预期,股价反而显得平平。究竟是技术不够硬,还是市场不够买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度拆解这场AI芯片之争。

为什么重要:AI芯片市场是半导体行业的“新战场”。随着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需求激增,市场对高性能计算和AI加速器的需求正爆发式增长。5000亿市场规模不仅是个数字,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

关键点

  • 新品发布:AMD推出了第五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Instinct MI325X加速器以及Ryzen AI Pro 300系列处理器,主要针对数据中心与AI市场。
  • 市场预测:AMD预测AI数据中心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从450亿美元增至5000亿美元,显现其市场潜力。
。。。 继续阅读

巨型筷子接火箭?SpaceX如何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抓住超级重型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们用两根“筷子”接住了从天而降的巨型火箭,你大概会觉得对方是在开玩笑吧?然而,SpaceX还真这么干了!这年头,科技不仅脑洞大开,还在持续刷新我们的常识。这次,SpaceX不仅要让火箭安全回收,还特地拆了传统的着陆支架——因为他们有“筷子”!这些“筷子”其实是发射塔上的巨型机械臂,不仅可以精准夹住火箭,还能节省不少着陆设备的重量,这对未来任务来说意味着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火箭回收革命:为什么用“筷子”而不是支架?

首先要搞明白,SpaceX不是闲得慌才搞这么个奇葩设计,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理由。以往的火箭回收,依赖的是支架着陆,可是支架自带重量和稳定性问题,影响了火箭的可用载荷。于是SpaceX团队问自己:有没有更轻量化、更精准的回收方案?答案是:有,把发射塔的机械臂当成“筷子”,直接在空中接住火箭,既可以消除支架带来的负担,还能更灵活地控制降落点。

想象一下,用两根巨大的机械臂精准对准高速降落的火箭并“夹住”它,工程上的挑战之大,实在不言而喻。但SpaceX的工程师们,就是喜欢挑战极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