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特斯拉无人出租车即将上路,Palo Alto打头阵!

特斯拉和Palo Alto政府正在密切讨论的无人出租车计划。听起来很未来,但其实就在眼前。Palo Alto 作为硅谷的科技心脏,特斯拉早就在那里搞研发,现在干脆直接讨论起了无人出租车上路的细节。如果顺利,明年可能就能在这看到第一批有监管的无人出租车。

为什么重要:这个计划代表着自动驾驶技术真正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街小巷,尤其是特斯拉这样的大玩家介入,市场期待也就更高。Palo Alto 项目若成功,其他城市肯定也会跟进,而我们离彻底告别人类司机的日子可能比想象的更近。

关键点:

  • 特斯拉正与Palo Alto政府讨论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预计明年开始试运行。
  • 首批车辆将使用Model 3和Model Y,而Cybercab要等到2026年才可能面世。
  • 无人出租车每英里运营成本预计为20美分,远低于Uber的2美元和自己开车的70美分。
  • 特斯拉无人驾驶安全数据显示,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安全性是普通驾驶的8倍。
  • Palo Alto的现有出租车服务亏损,特斯拉合作可能成为“解救者”。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震惊!最能污染的竟然是这些国家!最后一名让你意想不到!

CO2 in the clouds

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的生活方式——吃的、穿的、用的——到底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是不是觉得反正地球大,自己小,不会有太大关系?但很抱歉,我要狠狠打破你的幻想。看看这份各国人均碳排放地图,恐怕你会惊讶到掉下巴。

根据全球碳预算报告的数据,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大约是每人每年4.7吨二氧化碳。如果你生活在那些红色区域的国家,恭喜你!你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值——不止一星半点。而如果你在蓝色区域呢?那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为地球做了不少贡献。但别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红蓝对决:消费习惯揭示国家的碳排放差异

这张地图的秘密在哪?它展示的是消费型碳排放——不是根据商品生产地,而是根据商品消费地来计算碳排放。这就好比说,你买了辆德国车,但碳排放的锅要算在你头上,德国反而没有太大压力。结果呢?全球南北差距一览无遗,富裕的北半球国家不仅占据了资源,还为全球碳排放贡献了大头。消费方式成了环境问题的关键。

亚洲豪门:让你意想不到的排放冠军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隐私优先的 AI 革命:苹果 AI 能否追赶 ChatGPT?

最近,苹果的软件负责人 Craig Federighi 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终于揭开了 Apple Intelligence 和 Siri 新功能的面纱。面对 ChatGPT 等竞品的快速发展,苹果为何选择慢慢来?苹果的 AI 路线图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在这个 AI 大战的时代,苹果似乎走得比别人稳一些,但也许这一招就是它最大的杀手锏。

为什么重要
AI 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公司争相推出自己的生成式 AI 产品,苹果却选择了保守推进。对投资者、用户和行业来说,这并不仅仅是苹果技术节奏的问题,更是隐私、安全、用户体验与创新之间的权衡。苹果的 AI 发展,不只是跟风,它背后有一整套不同的思维模式。

关键点

  • Apple Intelligence 将在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6 上率先推出,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设备。
  • 苹果将 AI 模型优先部署在设备本地,只有在需要时才会调用云端进行更复杂的处理,确保数据隐私。
  • Siri 每天处理 15 亿次请求,未来将更加智能,能够基于用户日历、信息等上下文提供更深入的回答。
。。。 继续阅读

特斯拉三季度财报:这次自动驾驶真的要来了?

终于等到了财报季的乐趣,特斯拉又来炸场了!这家公司一向喜欢秀肌肉,刚刚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又给我们这些投资人好好上了一课。从电动车的销量到未来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特斯拉把未来的蓝图画得又大又远。

那么,问题来了,马斯克的豪言壮语,到底有多少是真货,又有多少只是画饼?我们来拆解一下,看看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兴奋,哪些又需要我们冷静思考。

特斯拉的销量与盈利:打破行业规律

首先,特斯拉继续打破电动车行业的传统规律,其他车企还在亏钱,特斯拉却在笑哈哈地数钞票。你没看错,全球市场上没有一家电动车公司实现了盈利,除了特斯拉。这个季度,特斯拉不但交付了创纪录的车辆,还庆祝了第七百万辆车下线。7百万辆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每天造一辆车,你得造19200年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重点来了,马斯克自豪地表示,即便市场环境艰难,特斯拉依然盈利。这句话背后透露出什么?就是这家公司的运营效率确实牛。你可能觉得特斯拉车卖得贵,这个季度的平均销售价格(ASP)确实有所下降,因为他们提供了各种金融支持,但整体销售依旧坚挺。。。。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Perplexity估值冲击80亿:AI创业的黄金时刻还是泡沫前兆?

在AI火热浪潮中,Perplexity要涨到80亿美元 你是不是也好奇,这家AI搜索初创公司到底哪里厉害?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5亿蹿升到30亿,现在更想要5000万美元的融资,把估值推高到80亿?这背后,AI创业的热度、投资者的狂热,和OpenAI的带头效应都少不了。重点是——这是不是个泡沫?

为什么重要:
AI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宅们的小圈子讨论,早就成了资本市场最亮的那颗星。而Perplexity的估值飙升,意味着资本不仅仅在追逐技术,还在疯狂押注未来的市场前景。投资者看到OpenAI的成功,纷纷想分一杯羹。对创业者来说,现在正是融资的黄金窗口期,可惜这波红利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关键点:

  • Perplexity正在与投资者洽谈新一轮融资,目标是将估值从30亿美元翻倍至80亿美元以上。
  • 该公司短短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目前年化收入已达5000万美元,比三月时的1000万美元增长五倍。
  • 他们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高级订阅服务,最近还推出了企业版,目标是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股价飙升12%,HW3免费升级是机会还是陷阱?

看完特斯拉最新财报的电话会议,感受到一股“牛劲儿”。但别高兴太早——财报亮眼,盘后大涨12.1%,这可不是我们想象的”直线上升”。Musk甚至抛出了“HW3免费升级”的大饼,听起来诱人,但细细一想,这里面的水,可有点深啊。

为什么重要:特斯拉的财报不只是投资者的年度盛会,也是整个电动车行业的风向标。这个季度,不仅给了特斯拉股价一个短暂的甜头,也让那些对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还抱有怀疑态度的人重新开始思考这个未来科技的现实性。

关键点:

  • Q3财报亮眼,特斯拉毛利率达到17.1%,远超市场预期。
  • 盘后股价飙升12.1%,市场反应火热。
  • HW3车主将获得免费升级机会,以支持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 特斯拉累积现金流达到133亿美元,远超Rivian和Lucid这些新兴玩家的表现。

大局观:特斯拉通过这次财报不止证明了自己赚钱的能力,也向市场展示了强大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尽管北美市场的降价促销策略可能会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的毛利率,特斯拉依然是这个市场中屹立不倒的巨头。。。。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贺锦丽避谈加密货币监管!投资者心凉半截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讲台上一句话没讲到重点,就可能直接让选民兴趣扫地。美国副总统贺锦丽的演讲,本来应该是一次让加密货币圈大呼过瘾的机会,却硬生生让大家吃了一记冷脸。

为什么重要:加密货币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的视野。尤其在政策逐步收紧的情况下,监管框架成为了所有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这不仅关乎个人投资,更可能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

关键点:

  • 贺锦丽在宾州的演讲本该是一次详述加密货币监管的机会,最终却避而不谈。
  • 她的“机会经济”计划中虽提到了非裔美国男性的加密货币持有情况,但在公众场合却没有提及如何监管数字资产。
  • 与之对比,共和党候选人川普早已在比特币大会上表态要制定友好的加密货币政策。

大局观:这一次,贺锦丽似乎在迎合选民的需求上打了折扣。她本有机会在加密货币议题上立下鲜明旗帜,但最终却退缩了,这不仅让市场失望,也让加密货币行业的从业者感到前景渺茫。

言外之意:仔细想想,贺锦丽这次选择沉默,很可能是因为在政策制定上还没找到平衡点。加密货币的监管框架太复杂,而两党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难以形成共识。毕竟,任何政策都会影响大量资本流动。。。。 继续阅读

《Same as Ever》- 不怕市场崩盘?你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决策能力!

最近看到Morgan Housel的新书《Same as Ever》,书名虽然平平无奇,但内容却很值得一读。Housel通过历史故事和个人经验,深入探讨了风险的本质以及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今天我们就从这本书聊起,探讨一下风险这件事。

风险不可预见,还是不可避免?

在Housel的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风险最大的地方,往往是我们看不见的角落。”举个例子,泰坦尼克号当时被称作“永不沉没的巨轮”,船上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高枕无忧,结果呢?悲剧发生的时候,没人能想到,冰山居然在这个世界的“尽头”等着他们。

这让我想到投资里的风险意识。我们经常认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可以避开所有陷阱,结果却往往踩进看不见的坑。就像当年美国次贷危机,市场上每个人都认为房价只会涨,结果呢?泡沫破裂,满盘皆输。所以与其想着“预测”风险,不如多做“准备”。Housel在书里也提到这一点,他说我们真正该关注的不是如何预测市场,而是如何做好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准备。机会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来,它是直接来了,看你有没有准备好。。。。 继续阅读

每天只工作 4 小时?你真的需要这么拼吗?

你有没有觉得,工作越来越像一场马拉松?很多人每天八个小时起跳,有时候还要加班到天荒地老,但真的有必要吗?我最近看到一家超酷的公司,叫 37signals,它的创始人竟然认为:人每天高效工作的时间就只有 4 小时!

而且夏天他们就真的每天只工作 4 小时,还是靠着这少少的时间,开发出 Basecamp、Highrise 等超级受欢迎的产品,粉丝数百万。你要说这不够酷,那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才叫酷了。

别用半成品糊弄人,专注才是王道

这让我想到一件事:在职场上,很多人都有“我要搞一堆项目、做一堆事情”的野心。结果呢?啥都做不精,还浪费一大把时间。我记得我刚创业的时候,脑袋里也装满了这些奇怪的念头,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搞一搞。结果发现,这样一来你就变成了那个永远在追项目进度、却永远做不完的人。最终出来的东西都是半吊子,啥用没有。

37signals 的这点我就很认同——与其搞一大堆半成品,不如老老实实把一个产品做好。你看那些音乐家和电影导演,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追求极致的作品,不惜剪掉一些看似不错的片段。精简、专注,反而才能让作品更出彩。这才叫真正的“去繁从简”,砍掉多余的野心,集中火力打好一个点。。。。 继续阅读

买贵的,才是真正的省钱妙招!

Piggy bank and coins on countertop against light home bathroom interior with copy space, conveying saving home budget and economical water and heating consumption.

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买贵的东西反而让你更省钱?这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别急着翻白眼,咱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思维模型–“花钱花得好,才能省时间省金钱”。

花得好,省得多

想象一下:每年都得换新手机,换新衣服,最后发现每年的小钱加起来比你一开始投资一部好手机、一件好外套还多。这不是说要挥霍,而是要懂得花钱的智慧。你肯定听过“买便宜的往往最贵”这句话吧?在我看来,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买东西,更适用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几年前,我在深圳冬天买了一件“传家宝”级别的夹克,花了我整整一千块大洋。当时,我的朋友笑话我花钱大手大脚,但五年过去了,那件夹克依旧像新的一样,而我朋友已经买了好几件“便宜”的外套。这就是“买贵省钱”的经典案例,夹克不再需要我操心,我也不用再花时间找下一件了。

这个思维模型改变了我对财务的看法,不仅是买衣服这么简单,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用这个模型来优化。

投资时间和精力,回报比钱还大

花钱买东西我们都熟,但有没有想过,花时间也是一种投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