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比亚迪联手Grab,东南亚电动车大战打响!

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又出大招,这次直接牵手东南亚叫车平台Grab,豪气推出5万辆电动车。Grab在东南亚拥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覆盖数百万用户和司机。这波操作,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更是瞄准了东南亚这块新能源大蛋糕。到底这场跨国联姻能擦出什么火花?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值得关注?

东南亚一直是新能源车的潜力市场,但受限于基建和成本问题,电动车普及速度不算快。比亚迪和Grab的合作,直接降低了司机入手电动车的门槛。5万辆车的规模意味着东南亚出行行业可能迎来一场彻底的电气化转型,影响的不只是司机,更是整个城市的交通面貌。

关键看点

  • 车型多样化:这次合作车型包括腾势D9、ATTO 3(元PLUS)、海豹、比亚迪M6,覆盖高端到入门级市场。
  • 租赁+融资双轨模式:司机可以通过Grab车队合作伙伴租赁电动车,或利用Grab汽车所有权计划获得融资支持。
  • 环保出行选项上线:新加坡、泰国的Grab用户可选择“环保旅游”模式,优先使用新能源车,且不额外收费。
。。。 继续阅读

丰田承认氢能汽车失败:十年折腾,换来一场空?

丰田,这个全球汽车巨头,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氢能乘用车在市场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别误会,不是我说的,是丰田自己的首席技术官中山弘树坦言的。回顾2014年,丰田的Mirai氢燃料电池车问世时,他们可是信心满满地宣称要引领行业变革。结果呢?十年过去了,只卖出区区27,500辆。要知道,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卖个几万辆车跟小作坊似的,实在说不过去。

氢能梦碎,电动车崛起

氢能车失败并不是偶然。首先,氢气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得离谱。就算是所谓的”绿色氢”,生产成本也至少是电动车直接用电的三到五倍。想象一下,一辆丰田与Kenworth合作推出的T680氢能卡车,光是加满氢气就要花掉765美元;而特斯拉Semi充满电只需110美元。一个字:贵!而这高昂的成本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市场接受度。而且,这还不算氢气储存和运输的额外风险,毕竟10,000 PSI的高压氢罐,想想都后背发凉。。。。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特斯拉FSD v13狂飙,Comma.ai总裁也说”真香”?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这次连竞争对手都忍不住站台了。Comma.ai总裁George Hotz在试驾FSD v13后,直接大赞”非常出色”。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大举采购NVIDIA的GPU,完全不考虑AMD,因为NVIDIA在AI训练和数据处理上拥有更成熟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开发支持。这波操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商机?

为什么值得关注

自动驾驶不只是科技突破,更是未来出行方式的大洗牌。特斯拉FSD v13的进步,意味着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又近了一步。这背后涉及到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力需求,也直接影响着芯片行业的走向。对于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是下一波AI和自动驾驶风口的前兆。

关键点

  • George Hotz称特斯拉FSD v13 “非常出色”,Comma.ai力争两年内追上特斯拉。
  • 特斯拉FSD v13平均1万英里干预一次,Waymo则为1.7万英里。
  • Comma.ai正在”大规模扩展训练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选择NVIDIA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福特Mach-E狠甩燃油Mustang:电动车时代来了,你还不跟上?

福特电动Mach-E首次超越燃油版Mustang,这不仅是一场数字游戏,更是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剧变的证据。这背后透露了什么信息?我们来细聊。

为什么这很重要

电动车市场早已不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的舞台。福特这次让Mach-E在2024年成功超越燃油版Mustang,意味着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电动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当连肌肉车的拥护者也愿意转向电动车,市场的风向已经明朗了。

关键数据

  • 2024年,福特共售出51,745辆Mach-E,同比增长26.9%
  • 传统燃油版Mustang销量仅44,003辆,同比下降9.5%
  • 福特全年美国EV销量达97,865辆,同比增长34.8%
  • Mach-E成为美国第二大畅销电动SUV,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
  • 福特延长了“Power Promise”计划,提供免费二级家用充电器及安装服务

大局观

这波电动化潮流,已不仅是环保或政策驱动,更是消费者选择在改变。福特这次成功证明了传统车企只要产品力到位,照样能在电动车市场打出一片天。Mach-E在性能表现、续航能力和智能科技配置上都有出色表现,同时在价格上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些优势使其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Mach-E的成功,可能也会加速其他老牌车企的电动化步伐。。。。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Model Y刷新版来了!亚洲市场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特斯拉的Model Y“Juniper”刷新版已经在亚洲亮相。这款车不仅是特斯拉产品线的一次重要升级,也是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特斯拉的一次强力反击。刷新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还有针对用户体验的深度优化。

为什么重要

Model Y是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之一,但老款的设计与功能在竞争激烈的亚洲市场逐渐显得“审美疲劳”。而这次的刷新不仅提升了车辆性能,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安静的车厢、更高效的续航和更智能的内饰。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旨在重振销售增长并重新夺回消费者的注意力。

关键点

  • 外观改动:新款前脸采用了Cybertruck风格的“光条”设计,取消了原有的凸起,让整车看起来更简洁、未来感更强。
  • 内饰升级:新增了可调节的环境灯光系统和后排屏幕,同时使用了“静音玻璃”,大幅降低车内噪音。
  • 性能提升:长续航双电机版的CLTC续航里程达719公里,相较之前提升了约31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也从4.9秒缩短至4.3秒。
。。。 继续阅读

赛博卡车爆炸背后的硬核真相:特斯拉逆风翻盘!

赛博卡车爆炸事件最近引发了热烈讨论。如果你听到邻居或者亲戚突然热烈讨论电动车是不是安全,先别急着纠正他们。这次事件被各种媒体解读得五花八门,许多人直接以为特斯拉生产了一台会自爆的车。但别急,真相比你在新闻标题里看到的精彩得多,绝对值得深挖。

误导性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说重点:赛博卡车没自己炸。这事儿是一名租车用户干的。他在车内放了一堆爆炸物,包括烟花、汽油罐和露营燃料,然后引爆了它,还在引爆前开枪自尽。听起来像好莱坞电影桥段,但这是实打实发生的事。

问题在于,很多媒体在事件刚发生时,用了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赛博卡车自燃导致爆炸”或“特斯拉新车引发大火”。一些知名媒体甚至配上夸张的燃烧画面,比如某报道直接截取了爆炸瞬间的画面,标题却写着“电动车自燃危机加剧”。这种一知半解的报道,不仅误导公众,还让很多人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了偏见。

马斯克如何化危为机?

马斯克的公关反应速度堪称教科书。他首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迅速承诺公司已启动全面调查,并将在最短时间内公布结果,给公众吃下定心丸。随后,他紧接着更新了调查进展,明确指出爆炸是由车内的烟花和汽油等引爆物引起,与车辆本身无关。他甚至以幽默的方式缓解大众的紧张情绪,调侃赛博卡车其实帮助减轻了爆炸的破坏力,方向错了的坏人选了最错的车。这样既传递了关键信息,又增强了品牌形象的正面效应。。。。 继续阅读

自动驾驶的万亿市场,黄仁勋和马斯克都盯上了!

特斯拉、Waymo,自动驾驶,听到这些词你有没有感受到未来扑面而来?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的演讲可以说是一股强心剂。他直接点破:自动驾驶革命不仅来了,还站在你家门口敲门了。而我们要不要开门迎接,就看你现在的决策。

四个阶段:人工智能的进化之路

黄仁勋这次的演讲并没有直接卖英伟达的芯片,而是跟我们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总结了四个阶段:

  • 感知人工智能:从图像识别到语音识别,十几年前的AI连猫和狗都分不清。现在,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深度学习,早就成为常态。
  •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大火的那一波,生成文本、图像,AI似乎成了你的”小作家”和”画家”。
  • 代理人工智能:AI开始理解任务、代替人做决策,比如智能客服和AI助手。
  • 物理人工智能:这个就是现在特斯拉瞄准的核心战场,包括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黄仁勋强调,物理人工智能才是AI的终极战场。这是因为它把虚拟世界的智能真正搬到了现实中,而这里蕴藏着无数商业机会。

Robotaxi:万亿美元市场的潜力

。。。 继续阅读

2025年特斯拉股价700还是1万?投资这公司前你得懂这些事!

如果你是个特斯拉的股东,或者仅仅是个有兴趣的吃瓜群众,今天这篇文章你绝对值得花点时间看下。我们来聊聊关于特斯拉股价预测的模型。别担心,这里没有复杂的金融公式,只有一些易懂又接地气的分析和有趣的预测。上个月有写关于“特斯拉股价的未来:从930美元的赌注说起”

为什么股价预测重要?

投资市场上,有句话说得好:“预测虽然不一定准,但不预测一定亏。” 对特斯拉这样的股票来说,这句话尤其实用。这家公司不仅仅是卖电动车,还插手机器人、自动驾驶、能源储存这些领域,简直像在玩金融版的多线程任务。所以,要理解特斯拉未来的股价走势,我们需要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核心业务:从电动车到自动驾驶

先说特斯拉的核心业务。我们都知道它的电动车销量是根基,但真正让人兴奋的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假设未来有50%的特斯拉车主愿意把车共享出来赚钱,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

根据模型预测,2026年我们预估1万台,到2028年,Robotaxi的车队规模可能达到10万辆。虽然这听起来不多,但一旦成功推出,年增长率可以达到200%。这就像当年的iPhone,从小众变成了全民标配。而且,每辆车每天跑320公里、每公里赚80美分,收入足够支撑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新一代 CarPlay 为何跳票?苹果的“未来车载梦”能否兑现

苹果承诺的新一代 CarPlay,在 2024 年并未如约而至。官网还在说着“2024 年推出”,可日历已经翻到最后一页,这玩意依然杳无踪影。曾经满怀期待的车主们,现在可能只剩一句“等等党赢麻了”在心中打转。

为什么重要

在智能汽车迅速发展的当下,车载系统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品牌吸引力和用户体验的核心竞争力。苹果的 CarPlay 不仅是手机与汽车的桥梁,更是一种将“苹果生态”延伸到车内的战略举措。如果新一代 CarPlay能够落地,或许可以重新定义车载体验,但问题在于它是否能赶得上这场行业竞赛。

关键点

  • 缺席的 2024:苹果在 2022 年的 WWDC 宣布了新一代 CarPlay,声称它将深度集成仪表盘和气候控制系统,并支持多屏显示。然而两年半过去了,没有一辆车搭载这个系统。
  • 技术与车企的双重挑战:开发复杂的车载系统需要时间,而车企是否愿意让苹果深入控制车载体验,也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 合作伙伴名单空转:阿斯顿·马丁、保时捷等曾承诺支持,但没有任何实际车型发布。其它包括奥迪、本田等在内的品牌,也在“画大饼”的名单上躺平中。
。。。 继续阅读

特斯拉交付量“暴雷”?别慌,真正的机会藏在哪?

新年刚过,特斯拉就给了投资者一个“大惊喜”:2025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仅49.5万辆,比市场期待的50万+辆低了一截。这数据一出,股价立马暴跌5%。你问我这是什么概念?就像期待迎接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只端上了一盘凉菜。市场的情绪变化之快,连特斯拉车主的提速都要甘拜下风。

短期的技术“陷阱”

从技术面看,特斯拉的股价正在玩“高台跳水”。技术分析高手都看得出来,这是典型的“双顶”形态,也就是反转下行的信号。当前股价处于下跌通道中,可能进一步探底至340美元附近。短期内,别想着做多期权抄底,尤其是那种“卖出看涨期权”的骚操作,真有可能一不小心被市场教做人。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对特斯拉的短期表现好像得了“选择性失忆症”:明明能源业务的表现是亮点,却没人愿意买账。看着股价一路下滑,投机者纷纷开始“割肉”,长线投资者却可以准备好小板凳看戏。

中长期的“潜力爆发”

说到基本面,我们得聊聊特斯拉的能源业务。2025年Q4,特斯拉能源业务部署量达到11.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