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最近推出的「钥匙卡」(Key Card)功能,乍看之下像是扩充玩家选择,实际上却可能是压扁实体游戏片最后一口气的狠招。以前我们担心光碟刮伤、卡带不见,现在要担心的是:你买的实体游戏,根本没有游戏内容。
过去实体卡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插上就能玩、断网也能跑、收藏还能摆着炫耀。而现在,你手上的钥匙卡,实际只是个“解锁器”,不连网,卡再漂亮也没用。
游戏变贵,不只是游戏贵
游戏越来越贵已经不算新闻。从 60 美元守了二十年的黄金定价,到《NBA 2K21》将 PS5 世代价格抬高到 70 美元,再到 Switch 2 直接喊出 80 美元的天价,理由永远都是「为了更优质的体验」。但我们都明白,涨价从来都不会是为了玩家。
而且这波涨价不只任天堂。微软、索尼纷纷跟进,连订阅服务也一路涨。以前买主机是投资,现在买主机是送钱。你早买贵,晚买更贵,「早买享受、晚买折扣」这句话已经被彻底打脸。
钥匙卡是啥?能吃吗?
钥匙卡,说白了就是一张“空壳”卡带。插入主机后,它认证你买了游戏,然后你要自己上网下载全部内容。最夸张的是:玩的时候还得插着它,不然没办法启动游戏。
以前实体卡带最大的优势是即插即玩、不占主机空间,也不吃网络流量。现在有了钥匙卡,游戏不但得下载,储存空间还要你自己扛。更惨的是,Switch 2 专属的 microSD Express 价格贵得离谱,下载几个大作,钱包就直接破洞。
为什么大家都被逼用钥匙卡?
根据一份来自 Arc System Works(格斗游戏开发商)的内部文件爆料,任天堂在 Switch 2 上只提供三种发行模式:纯数位、钥匙卡(代号 Potion)、以及 64GB 的实体卡带。
看似有得选,实则没得选。64GB 卡带的制造成本高得吓人,多数中小型游戏厂商根本吃不下。即便是只有 4GB 的小游戏,也被迫用钥匙卡贩售。这根本不是自由选择,而是结构性的强迫接受。
任天堂在想什么?
从善意角度来看,任天堂可能是想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游戏交付效率。但换个角度思考,这很可能是他们长期数位战略的一部分。
回头看 Steam 的发展,从一开始的不习惯、不信任,到后来用户被便利性说服,最后彻底离不开。任天堂也许正在复制这个剧本,希望把玩家引导进 eShop,慢慢脱离对实体卡带的依赖。
其实这趋势早已显现。像「任亏券」(Game Voucher)这种数位优惠方案,或家庭共享功能,都是推波助澜的工具。根据数据,PS 和 Xbox 的数位销售比例早就超过 75%,而任天堂还卡在 53%。要追上?最快的方式当然就是减少实体卡的存在。
玩家输了什么?
首先是收藏价值。实体片不仅是游戏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记忆。就像黑胶、录音带或蓝光,它们象征着一个时代。而钥匙卡,没有质感、没有完整内容,连断网都不能用,真要说是实体?只是安慰自己罢了。
再来是交换和转卖的自由。真正的实体片可以借朋友、二手卖掉,甚至只是摆着也赏心悦目。钥匙卡虽然技术上可转手,但你是要连 Nintendo 帐号一起转?还是附赠储存卡?别傻了,实际操作难度爆表。
最后是储存空间的压力。过去实体片还能分担主机空间,现在你得自己备妥大容量记忆卡。等于花了钱买游戏,还得再花钱买空间,一套流程下来,荷包大伤,体验却更差。
小结:实体游戏的命运,只剩倒数?
种种迹象显示,钥匙卡只是开始,不是终点。如果你还享受实体游戏带来的质感,喜欢拆封时的快感,那你可能只剩下几年机会。
当然,数位游戏也有它的便利性和优势,我们不否认。但玩家是否应该被迫放弃选择?如果你还在意自由、在意拥有感,那现在就是表达态度的时刻。
支持还愿意出实体卡的厂商,多买几张卡带、留些评论、告诉平台:我们不只是消费者,也是声音。实体游戏片是否会绝种,或许未来无法逆转,但至少这一次,我们不该无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