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 电动车大军来袭,油车准备退场,新加坡成亚洲挪威?

电动车在新加坡热卖,不是新闻了。但在2025年第一季,它们的存在感突然暴涨,直接干到40%的市场占有率。你没有看错,每卖出10辆新车,就有4辆是电动的。这种速度,连很多专家都被吓一跳。

为什么这件事值得关注

这不是环保话题,这是一个趋势翻盘的现场。电动车在新加坡一向因为充电站少、价格贵、维修未知数而被嫌弃。但现在,在政府补贴、厂商杀价、消费者心态转变的三重夹击下,传统汽油车开始边缘化。

关键数据看这边

  • Q1 2025,新加坡注册新车10,883辆,其中电动车占4,383辆,占比40.2%。
  • 相比2023年18.1%,成长速度接近翻倍。
  • 中国品牌BYD(比亚迪)以2,183辆独占鳌头,占整体新车的20%。
  • 特斯拉(Tesla)和宝马(BMW)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 新进新加坡的小鹏(Xpeng)已跃居第四。
  • 电动车最多可获得$40,000新币税务减免。
  • 内燃机车最严重可被罚$20,000。
  • Category A COE(较便宜)EV已占45%,渗透率预期持续上升。

放大来看整个局势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COE宽松导致的短期波动,那可能低估了整个市场结构的转变。随着电动车售价逐渐追平汽油车,加上政府奖励计划持续到2025年底,消费者的观望态度正在迅速转向下单行动。再加上COE价格的拉锯战,使得大众市场电动车成了“买到赚到”的心态驱动选择。

行业人士怎么看

Vincar集团汽车顾问Vincent Ng表示:现在连高功率的电动车价格都在往大众款靠拢,“简直像一场价格战”。NUS副教授Alberto Salvo更直接:“新加坡有机会成为热带版的挪威。”

深层含义在哪?

中国品牌的快速渗透,其实也透露了一个现实:日本车厂在电动车市场掉队了。除了BYD,如果Xpeng或GAC能快速站稳脚步,那新加坡未来街头的主流车款,很可能不再是Toyota或Honda,而是来自深圳或广州。

接下来要注意什么?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不只是买车价格,还有保修、维修、充电体验。如果这些配套跟不上,车再便宜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从政策面看,COE配额变动、充电网络部署、进口限制等,都会影响电动车接下来的爆发力。值得问的是:一旦补贴结束,需求会不会又跌回谷底?

总结一句话

电动车在新加坡不再只是环保象征,而是大众消费选择。补贴、价格战、品牌竞争共同推动这场转型。下一步能不能持续下去,靠的不是厂商有多会卖,而是整个生态系统有没有准备好迎接电动车的主流时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