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退休前的最后一课:别急着买、别幻想AI、别碰烂币

2025年5月,这位股神在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卸任CEO职务,把接力棒交给Greg Abel。这场被戏称为“最后的股东会”并没有飙泪桥段,反而像是一次投资界的期末考。巴菲特没有赘述过去的辉煌,而是继续用他的方式讲了满满两小时“干货”,从全球贸易、AI、保险、到美股估值,再次展现他的独门思维方式。

波克夏的下一任:不是接班,而是接烫手山芋?

Greg Abel在投资圈外并不算显眼。他从MidAmerican Energy打拼上来,对电力和基础建设很熟。问题在于,接手的不只是一家市值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控股公司,更是一种无法复制的文化资产。

巴菲特的打法,是靠极度理性、超级耐心、以及常人做不到的资本纪律建立的。你可以复制他买股票,但你能复制他50年不换仓、不干预、只在大机会时重锤出手的心态吗?Abel要面对的,是一个比资产负债表更难管的东西:市场对神话的期待。

投资逻辑:机会少,不代表钱不多

。。。 继续阅读

[新闻简报] 苹果又买自家股票,值不值得你也跟?

苹果刚刚宣布,要再花1000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并且把季度股息提高4%,每股发0.26美元。表面看这是股东福利,但背后其实透露出几个关键讯号,值得散户仔细咀嚼。

为什么值得关注

面对“解放日”关税等政治风险,苹果的股价从2024年底的高点259美元大跌,直到现在都还没完全回温。在这样的时间点大手笔回购,很可能代表苹果自己都觉得这价格“便宜”。而对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是“低买”的一个间接信号。

关键点

  • 苹果将进行10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 每股股息提升4%,从0.25美元增加到0.26美元
  • Q2财报营收为954亿美元,虽未创历史新高但高于市场预期
  • 苹果股价目前低于2024年12月的高点259美元
  • 回购以较低价执行,有助提升每股盈余(EPS)

放大看局势

这不是苹果第一次这样操作。去年5月,他们也宣布了1100亿美元的回购,并同步提高股息。当股价低迷时选择大规模回购,基本等同公司在说:“我们股票被低估了”。所以,长期投资人该不会比库克(Tim。。。 继续阅读

用分组管理法,让交易真正变成稳定赚钱的生意

如果你做过任何交易,就一定有过那种经历:好不容易赚了一笔,得意不到几天,全部吐回去。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成功的盈利当成了自己有天赋异禀,却看不到失败背后的基础原因:财务管理。

真正的交易高手靠的不是一两次暴击,而是在小赢小输之间,稳扎稳打,走得更远。今天就来聊聊,我是怎么通过分组管理,把交易变成一门持续盈利的生意。

财务管理:起点不是赚得多,而是亏得少

大多数人一开始就跟着感觉跑,今天看好TSLA,明天重仓AAPL,一通乱冲。这样的操作,就像拿拖把涂鸦,毫无章法可言。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开盘前就分配好资金,进行分组管理,把各种资产整理成独立的”桶”(bucket)。每一桶都是一个小小的业务单元,独立核算,独立盈利。

分桶思维:每一组都清晰定位

以迪士尼(Disney)股票为例,实操流程大致是:

  • 购入100股迪士尼股票,占用一部分资金。
  • 持续卖出Covered Call,反复收取权利金,逐步弥补股票下跌带来的亏损。
。。。 继续阅读

想要暴利?那TLT不是给你的——它是给想睡得着觉的人

Trade and finance concept.Businessman checking stock market by his smartphone and laptop.Caucasian Male using mobile phone investing application.Stock market investment and trading app in hand.

最近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市场开始有点神经质。美股、亚洲市场连着几天像是感冒发烧一样,一下跌一下涨,搞得大家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如果你正在烦恼该怎么应对这种高波动的局面,或许你已经注意到市场上不少投资人开始重新关注长期美债ETF,比如 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TLT)。这种债券ETF到底值不值得买?买了之后,是吃利息、躺平当债主,还是会变成韭菜第二?我们来拆一下。

大环境不妙:谁都在等风来

先讲背景。2024年第一季,全球股市基本上被特朗普的一连串操作搞得鸡飞狗跳。清明节那阵子,他宣布针对亚洲几个出口大国恢复关税,市场直接吓坏,多空双杀连发,连债市也不安生。

你可以不管他讲什么,但市场不会。投资人一怕,资金就会往美债跑,尤其是长期公债。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像 TLT 这种美债ETF又重新走红。

债券ETF是干嘛的?

如果你对债券ETF还不是很熟,简单来说就是:你出钱让基金帮你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然后每年领点利息,有时还能赚点债券价格上涨的差价。和直接买债的差别是,你不需要自己管到期、不用去开户买一张十万美元的美债,ETF把这些复杂事搞定了。。。。 继续阅读

特斯拉Q1财报背后的真相:机器人、自动驾驶和马斯克的多重宇宙

你有没有发现,马斯克每次开财报会时,不管数字好不好,总能把话题转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未来蓝图?不是因为他会演戏,而是他讲的东西,真的有点料。

这次 2025 年第一季的财报会也是一样,虽然 Model Y 的交付掉了、比特币亏了、品牌形象遭遇挑战、关税政策也持续施压,但马斯克还是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他的「科技圣城」——自动驾驶、机器人,还有让传统车厂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的极致制造方式。

但冷静一下,我们该认真拆解:特斯拉现在真的安好?他口中的「最有价值公司」梦有机会实现吗?投资人到底该冲、该等,还是转身离开?我们继续看。

一、短期挑战:数据难看,但背后不全是坏消息

2025年Q1财报出来后,特斯拉的数据几乎是灾难级的。不仅毛利率跌了,每股收益也远低于分析师预期。但你以为股价会崩?错,盘后一度飙升5%。这不是散户的错觉,而是华尔街对Robotaxi和FSD的下注。而这一次,马斯克说:我们玩真的了。

Q1 Model Y 交付量下降,原因并不复杂:特斯拉几乎同时更新了全球所有工厂的生产线。这种操作在车界几乎没人敢做——把一台全球最畅销车同时升级到新版,当然短期产能就会受影响。。。。 继续阅读

比起听明牌,猴子闭眼选股还赢得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刚接触投资的时候,打开财经节目,分析师一边画线一边念着“黄金交叉”、“头肩顶”。顺带还推荐几只“马上要起飞”的股票。你当时是不是觉得,哇,这就是专业人士的世界,好像跟上了他们的脚步,就能离财富自由更近一点?

可几年过去,你账户的绩效却告诉你:这些“神奇的选股公式”和“技术图形”可能不值一提。那到底为什么我们会对股票推荐和图表分析这么着迷?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到底通不通?

股票推荐:比不上随便抽卡

很多人把“选股推荐”看作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仿佛哪个大V、大师、财经KOL推荐了哪支股,那只股就一定能涨。但如果我们把选股推荐放进概率模型里去看,结果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简单但震撼的模拟实验:假设你找250个“大师”来各推荐5只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三年后平均绩效统计发现——居然90%的组合赚钱,80%能打败市场平均水平。重点是,这些组合是“随机选的”。

换句话说,就算你是只猴子随便抽股票,放着不动,三年后你跑赢多数基金经理的机会仍然很高。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结果。那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别人的推荐?是我们懒?还是我们根本没搞清楚怎么评估一个选股建议的好坏?。。。 继续阅读

华尔街三杀解剖:当你还在看K线,人家已经在跑路了

Digital money movement chart with crypto falling in price down to zero due to panic sell off by investors and traders reacting to negative news, red candlestick graph showing bear stock market crash

2025年4月初,华尔街遭遇了一场罕见的“三杀”——股市、债市、汇市同步暴跌。标普500指数一周内下跌6%,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2%,美元指数(DXY)骤降3%。尽管CPI数据温和,科技股未现重大利空,美债和美元长期被视为避险资产,这场风暴却让投资者措手不及。就像你在超市买牛奶,排队时却发现钱包丢了,混乱接踵而至。

要理解这场金融“风暴”,不能只盯着K线图。我们需要拉远镜头,剖析驱动市场的深层机制。本文将拆解这次“三杀”的结构性原因,揭示新闻里很少提及的交易逻辑,帮助你在下一次危机前提前布局。

第一层:美债基差交易,从稳定器到破坏者

基差交易(basis trade)是一种利用现货国债与期货价格微小差异的套利策略。简单来说,交易者同时做多一边、做空另一边,赚取差价。例如,2024年底,基差交易的年化收益率约为0.2%-0.5%。通过20倍以上杠杆,微薄利润也能放大。正常情况下,这类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稳定价格,皆大欢喜。。。。 继续阅读

从追剧到追市值:Netflix的万亿计划不只是嘴炮

不是要买下迪士尼,也不是再拍一部什么《鱿鱼游戏》的续集。他们是真的想把自己变成科技巨头——目标是:2030年冲击一兆美金的市值。

看到这个数字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又有人喝多了?但看完Netflix接下来几年打算做的事,我觉得它至少比币圈那些空投计划靠谱得多。

Netflix的真正对手已经不是串流平台

很多人还在看Netflix跟Disney+或HBO Max的恩怨情仇,但实际上Netflix早就不跟这些人玩了。他们现在对标的,不是内容公司,而是苹果、亚马逊、甚至Nvidia这种万亿美金俱乐部的常驻玩家

要玩进这个等级,Netflix要做的绝对不只是多拍几部美剧。他们的计划包含两个关键数字:

  1. 用户从目前的3亿,涨到4.1亿
  2. 年营收从390亿美金,翻倍到780亿

这不只是成长,这是变身,甚至是再造一个Netflix。

增长发动机1:国际市场的全力出击

Netflix很早就意识到:美国市场差不多饱和了,增长要靠出海。他们去年把。。。 继续阅读

别急着抄底!特朗普关税开砍,SPY会不会跌成卫生纸?

US and Chinese merchant ships shooting cardboard boxes with USA and China flags from containers.USA China economic trade war market conflict concept.3d illustration

说真的,2025年这个股市,看起来比马斯克的火箭还飘。你以为2020的疫情股灾已经够疯狂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剧本: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开局就是一个贸易战2.0,而且这次是把“关税”当成了终极武器,一刀砍下去连自己人都吓一跳。

先说重点,S&P 500(追踪的ETF就是SPY)从4月2日开始到今天4月10日,已经跌了超过12%。以指数大概在5,700点的高点来说,直接跌到5,016点,堪称史诗级开局。这种跌法不是技术性回调,是直接跳进熊市的起跑点。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

贸易战升级:打人也会反伤

这波崩盘主因很简单——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开出104%的”对等”关税,翻译一下就是”你卖我东西我就收你双倍价钱”。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手一个34%的反制关税,还放话准备全面反击。

这种你来我往当然不只是政治秀,它实打实打击的是企业供应链、出口商利润,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项来自耶鲁预算实验室的研究指出,这种政策可能让美国家庭一年多花3,800美元(差不多是一台iPhone。。。 继续阅读

特斯拉跌成狗、全球股市鬼打墙:你该跑还是买?

市场崩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两种经典人物。一种是满脸忧愁、准备割肉跑路的,另一种则是眉飞色舞、随时准备抄底的。前者被恐惧驱使,后者则深谙危机带来的转机。过去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再次经历了一轮集体大暴跌,特斯拉(Tesla)更是跌破250美元心理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下跌又是否暗藏了机会呢?让我们不妨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拆解一下这场“全球市场惊魂记”。

贸易战争升级,市场为何这么慌?

这次市场下跌的导火索,说到底还是熟悉的配方——美国和全球各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但这次情况明显比以前要“劲爆”得多。

简单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关税战,不仅对欧洲出口的商品下狠手,还让中国感到切肤之痛。中国这次也没闲着,除了关税回击之外,还开始限制稀土出口。这种做法堪称经济上的“自杀式攻击”,要知道稀土可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材料,就好比游戏里的稀有装备,突然一下子就不给你刷了,厂商和投资人当然惊慌失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