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慢慢充、DC爽爽快:开电车前你该知道的现实版物理课

每次聊到电动车,旁边一定会有亲戚跳出来说:我朋友的表哥听说谁谁谁插着延长线充电,然后房子烧掉了。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八点档剧情,但老实说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担心——因为充电这件事,本身确实涉及一些你可能没听过的数字,搞错了就麻烦大了。

今天这篇就来一套电动车“用电常识合集”,不卖弄术语,只讲实在的,尤其是你如果在新加坡,或者哪怕以后考虑买电动车,这些都得懂,不然真的容易踩雷。

基本电学单位懒人包

首先,电动车的电量单位用的是“度”,1度电等于1kWh(千瓦时)。不要把它当作啥复杂单位,其实就可以当作“油箱容量”来看。像特斯拉 Model 3 的电池容量是60度,意思就是满电可以储存60度电。

那电压(V)跟电流(A)又是什么鬼?新加坡家用电压通常是230~240V。电流如果用一般三孔插座,那极限大概是13A,再高就危险了。

如果你是那种家里随手用延长线的人,注意了:有些延长线的承载能力只有2000W。换算一下就是2000W / 240V = 8.33A,跟你电动车一插上去立刻爆表差不多。

所以新加坡政府才会一刀切地禁止大家用移动式EV充电,别说太夸张,真的不小心搞出火灾还真不稀奇。

充电速度怎么算?

我们不再讨论“加满一桶油能跑多远”这种问题。因为电动车你随时都可以充,在新加坡这种一小时能跑到底的国家,家门口、商场、停车场基本都有充电桩。

目前看来85%的时候我是使用AC的,就只有之前去到马来西亚才会使用DC快充。但这个情况会改变了。

但最常被问的还是:到底要充多久?

AC 交流电慢慢充

特斯拉 Model 3 原厂支持AC最高11kW的充电。意思是说,如果你接的是一个11kW的充电桩,从0充到60度,大概要5.4小时。听起来有点久?其实这是理想状态,还要看你接的充电桩给不给力。

家里就不太可能拉到11kW。用普通的13A插座,240V x 13A = 3.12kW,慢慢充吧,要差不多20小时。除非你特别去拉一条专线,只给车充电,那就另当别论。HDB楼下的Charge+那种公用桩,一般是32A,那就比较强力:240V x 32A = 7.68kW。我的经验是,用这种桩充60度,差不多8.3小时。

我自己的Model 3,我个人习惯抓个懒人估算公式:每10%电量,大概1小时。


在JPO Handal充电桩,遇到3 Phase的充电,234V x 16A x 3 = 11.32kW,虽然电流是16A,但功率还是11.32kW。

DC 直流快充,才叫“充电”

讲到高速公路那种中途休息站,当然没人等你慢慢充AC,大家都用DC快充。

特斯拉 Model 3 理论上可以支援到170kW的快充。计算方式很直接,60度/170kW = 0.353小时,也就是21分钟左右充满。基本上去上个厕所+买杯咖啡时间,回来差不多就搞定了。

我去马来西亚时就是用https://abetterrouteplanner.com/ 这个网站来规划路线。从新加坡开到吉隆坡,只需要在马六甲的特斯拉超充站停一次,大概12分钟。到吉隆坡时还剩30%电,不用担心找不到桩。这个网站能按你的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电量进行客制化,这样不会说到了目的地没预留电量。

顺带一提,马来西亚下一个特斯拉超充站好像会设在怡保。以后开车回乡的人也更方便了。

电费怎么算?比汽油便宜吗?

新加坡电价情况

住家AC充电(尤其是HDB楼下)现在大概是0.60新币/kWh,有些地点浮动一点,在0.6~0.7之间。所以特斯拉Model 3的就基本在0.1新币/公里

DC快充也差不多,有些地方会拉高到0.7~0.8。私人有地住宅的话,那就爽了,电费照电表来,便宜很多,大概0.30左右。

马来西亚更便宜

DC快充大概每千瓦时在RM1.2到1.6之间,最近Tesla的Supercharger好像掉了到RM0.9。住家电费更佛心,大概是0.2到0.5之间。以每公里成本来算,这个价格甚至比在马来西亚开传统油车还要划算。所以特斯拉Model 3的就基本在0.04马币/公里

最近我买了 Tesla Mobile Connector,专门拿来在马来西亚老家充电。贵得很,但就是长期充电的话,还是能回本。虽然速度慢得可以,但反正也不赶时间,整晚充着刚刚好。在老家的设定是8A,安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像大厂出的这种设备在插座端有温度感应,如果侦测到异常升温,就会自动把电流降到5A,真的比某些山寨货安心多了。

8A的速度多慢,这里换算下8A x 230V = 1.84kW。 60kWh / 1.84hW = 32.6小时才能充满。就几乎是3.2小时才10%的电。

充电桩那些事:怎么找?怎么预约?

住HDB楼下的读者应该最有感:充电桩到底要不要抢?会不会被占位?

答案是:目前使用电车的人还不算多,目前都能找到位子。每个充电桩都有自己的APP,下载了就能使用。也不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充电。我的使用量大概就每天10%+的电量而已。一周下来充一次就好,也就5小时。

但是留意下,在马来西亚有些充电桩是按时间收费的,如果你的EV没法快充,那么可能会很吃亏。我都会避免这类充电桩,毕竟好像就是个陷阱。还有就是比较不知名的充电公司我会避免,可能就是他们的APP不稳定,还会时常报错什么的。各类的雷人情况时不时都在facebook上听过。

找不到充电桩?

讲到找充电桩,不能不提 PlugShare。它是一款全球通用的EV地图App,几乎所有电动车主都会装。操作简单,界面直观,除了能帮你找到附近的AC/DC桩,最实用的是——每个点都有用户上传的照片、留言和实测经验。

你可以清楚知道那个购物中心B2车位的充电桩,是不是被常驻车辆长期霸占,甚至哪一个桩常年坏掉没修。更重要的是,它标示清楚桩的类型(AC/DC)、功率大小,还有运营商名称,让你可以快速切换去对方App查实时状态。

简单说,PlugShare 是你在路上最可靠的“打桩工具”。出远门前一定要开一下它,不然真的容易白跑一趟。

留意 idle charge 别被反收钱

很多人以为车子充满电就没事了,结果却在账单上看到多收了一笔。原因就是“Idle Charge”(空占费)。

不少充电桩在电量充满后,会有大概15分钟的宽限期,如果你没有及时把车移走,就会开始按分钟计费,收费还不便宜,有些地方一小时甚至可以被收超过20新币。

所以,如果你打算长时间离开车辆,又用了DC快充,那真的要注意时间。否则“快充”变“贵充”。

小结

电动车不是单纯换个交通工具,更像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从“哪里加油”变成“哪里充电”,从“加一次跑几百公里”变成“回家就能补电”。这些观念如果不先理解,入手电动车只会焦虑更多。

而且,说真的,一开始我也觉得这套数值听起来复杂,但真正用上几次,就会发现,其实比记油价还容易。

未来车子越来越多是电的,了解这套数值,其实就是在替自己的荷包跟脑袋提前投资。你说是不是?

发表评论